摘要:高职教育面临学生自身素质下滑和国家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须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本文就高职专业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要求及其不足以及提高高职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 提高 专业教师素质和能力 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十几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增加,在高等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也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教育一方面面临着招生规模大而引起的学生自身素质下滑,一方面面临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强烈需求。这就对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高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因此国家、高职院校自身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方面多了很多举措,这些举措的关键就在于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高职教师大多数的专业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这队伍的总体素质。因此,本文就高职专业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进行阐述。
1.高职教育对其教师的要求
高职教育就是培养既具有高素质,又有高职业技术能力的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既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又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性。这就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才具有社会科技发展的跟进能力和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第二,必须具有较高的与自己所在专业相关的实践职业技能。只有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理论时间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成功愉悦感,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的示范作用。第三,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学生,比如,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面对他们教学很难被接受。没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很多抽象的理论很难对他们讲明白,没有较高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一些课堂演示很难做到逼真吸引学生;第四,必须很好的自学能力。社会科技都在日新月异,教师必须做到“活到老,学到了”,通过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也让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以达到和学生们的良好沟通。第五,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良心和爱心。周济同志曾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2.高职专业教师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高职院校大量引入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教师的理论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高职专业教师在教师素质和能力方面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近80%的专业教师来自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的从学校到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少数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很多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社会生活经验。这造成了:其一,他们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其二,由于文化经历单一,造成了在承担培养具有文化多元性和复杂性的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短板;其三,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是他们的职业实践技能不够,理论的实际运用不足。
(2)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由以前的老中专升上来,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中专教学模式和思想下。发展十多年来,这种情况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大多数老中专升上来的高职院校还有很多这方面的印记,使得教师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对高职学生有些不适应。
(3)高职专业教师一般教学任务重,无暇钻研授课技巧,使得他们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教学能力不足。
(4)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程度较低,高职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也较本科教师低一些。部分人甚至认为高职教育“低人一等”。这造成了部分高职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中缺乏付出精神,在教育教学、社会实践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上打了折扣,使得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不够。
(5)由于高职院校科研意识薄弱,科研氛围不浓,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科研团队,信息不畅,教师自身研究方向不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高职教师普遍科研能力不足。这严重影响着高职教师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养成。
3.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国家和教师自己也越来越重视高职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职教师新入岗培训,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并得以在全国贯彻执行。一方面,培训期间开设的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四门理论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很多来自非师范类本科院校硕博研究生的新进高职教育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空缺;另一方面,每年参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教师,都是各省市著名的教学名师,他们的授课方式方法、授课的态度、授课中表现出来的知识魅力,实际起到了师范的作用,这使得参与培训的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实现高校教师就职前的转变,缩短了教师的职后适应期。
(2)高职专业教师到企业。高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切实地提高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一般说来,专业教师在他们对应专业的企业单位,直接参加他们生产至少一年的时间里,一方面促进他们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他们在科技应用方面的研发能力和拓展教师的眼界,另一方面实际的企业生产直接提高了他们的职业实践技能,真正达到“双师”的素质。
(3)青年教师“跟师”学习。对于非师范类专业的硕博研究生而言,教育教学理论的缺乏,是他们在教学能力提高的软肋。很多院校采用新进青年教师“跟”老教师或者教学名师一起上课,一起备课,以老带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无形的教学资源,扶青年人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奠定基础。
(4)专业进修和参加综合培训。这种途径形式灵活,实施方便,被很多高职院校采用。专业进修可以是脱岗学习,深入学习某一部分的专业知识或者提高人文综合素养;也可以是参加短期培训,听专业名师讲学。
目前,根据新时期新阶段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1-2015年,将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无疑,这对于提高高职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既给予了技术支持也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5)人才融合,组成团队互帮互学。国家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岗位,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这样高职教师队伍就有来自师范院校具有扎实教学教育基本功的教师,有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硕博研究生,还有来自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企业骨干和技术人才。这就形成了既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人才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骨干组成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使团队中高职教师在队伍中,教中学,学中教,教师之间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6)激励自学。自学是任何人成才的最基本条件。作为高校教师一方面要面对教授对象的个性需求的不断变化,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不断地自学,在专业知识方面不断地更新,文化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上得到提高,更好的实现做好教师的目标。可以这样说,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就选择了终身学习,而这样的长期学习不可大部分依靠学校或者国家组织的培训,必须大部分依靠自学。
由于教师自学效果考核和检查方面的难度,在激励教师自学方面很多院校的措施都很不足。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和爱岗敬业引导,有利于促进教师通过自发的学习,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
(7)组织教师学生的互动和了解,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授对象不了解,就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定期的,有意识地组织教师融入学生管理中,使专业教师有更多机会融入学生,直接提高他们对他们要培养对象的了解,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8)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职专业教师在技术能力方面创新和研究。美国托兰斯研究表明,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力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即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没有创新的“师傅”,就没有创新的“徒弟”[]。而校企合作不仅是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也是技能创新的很好平台。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一起清楚地了解实际情况,和他们一起发现生产实际终于到的问题,结合他们的经验,提出解决办法。这有利于提高高职专业教师在实际中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高职专业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绝对的影响力。高职专业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跟进和提高必须得到重视,依赖国家政策和投入,也依赖各高职院校在高职教师培养路径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更依赖高职教师在职业上主动、积极的注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