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然而,中秋节却一直是民间的自发性节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无暇顾及历史传统和悠久文化。加上外来文明的渗透,正加速了我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淡忘。中秋节这一天除了满街的月饼以外,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东西就不多了。
节日,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是继承光荣传统,传承悠久文化的重要形式。鉴于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民间的习俗,按一定的程序将中秋节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因为是法定假日,我们的人民在这一天能得到休息,能回家团聚;人们才有时间参与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许多传统的民俗才有机会得到发扬光大;节日市场上的消费品才可能变的丰富多样。
加大国防建设投入、夯实国防工业基础
(在全国人大第十届三次会议上的建议)
2005年3月8日
陈晓慈
一、我国台海及相关战场所面临的军事装备形势
防空是台湾“全面防御”战略中关键的关键。台湾军事指挥部门认为,对台湾岛的全面占领必须通过陆军,而陆军大批抵达台湾必须通过海上运输,而海上运输必须有空中的保护。再加上现代防空除了防止传统武器对舰艇和地面的攻击外,还要防御来自导弹等高科技武器的威胁。因此,如何防空是台湾当局重点考虑的问题。这样,购置高精尖的空军武器装备,成为台军90年代后实施所谓“第二代兵力计划”的最主要内容,每年在这方面的开支最多。
台湾原本有近70,000人的空军,经过“精实案”后,目前人数不到60,000人。在“空军总司令部”之下,有“作战司令部”、“后勤司令部”、“防空炮兵司令部”等,作战单位包括6个战术战斗机联队、1个独立战术战斗机大队、1个独立战术侦察机中队、1个独立假想敌中队、1个运输机及电战机联队、3个基地指挥部、14个防空炮兵营、11个警卫营,另外还有1个气象联队、1个VIP专机中队、空军军官学校有基础、战斗和空运3个教练机大队。
台湾的作战飞机包括战斗机、预警机、教练机、反潜巡逻机与直升机、海岸巡逻机、运输机及救援机、军政用专机等。战斗机主要有IDF战斗机、F-16战斗机、“幻影”2000战斗机、F-5战斗机,预警机仅有E-2T型一种,教练机有AT-3型、T-34C型、T-38型三种,反潜巡逻机与直升机有S-2A反潜巡逻机、S-2E反潜巡逻机、S-2T反潜巡逻机、S-70C反潜直升机、SH-2F“拉姆普斯”式反潜直升机,海岸巡逻机仅有A/R-CH-1型一种,运输机有B-1900型、C-130H型、C-119型、C-47型四种,救援机与军政专用飞机有S-70C直升机和“波音”727-100型。
台湾当局为了进一步寻求外国势力的支持和庇护,不惜花费巨资,大肆购买“洋武器”。2003年,台湾对外军购方法手段花样翻新,数量和质量都有新的突破。其购买的“洋武器”已经呈现出危险的“高技术化”倾向。当前,台湾正拟用21亿美元购买美C4ISR(指挥、管制、通讯、情报、计算机、监控及侦察)系统。台美军火买卖活动进一步公开化。美台双方正在进行的合作项目超过250项。美台军事会议频频召开。与此同时,台湾当局还想方设法同其他国家的军火商拉关系,企求“多交几个朋友”。目前,台湾每100万人所负担的军事支出已达3.4亿美元。在台湾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此巨额的军费开支负担沉重。但台湾当局陈水扁为了给两岸关系制造麻烦,每遇重要项目,不惜亲自出马办理。台湾当局为2004年度开出了77.5亿美元的军事预算。最近,台“国防部”还准备出资1100亿元新台币,加速向美国购买远程预警雷达和“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等。
2003年,台湾当局在提高“国防自主”能力的思想指导下,千方百计采取种种方法,加强武器装备自行研制。10月3日,台湾当局提出,台湾未来10年“国防”支出逾2000亿元新台币。台“行政院长”游锡坤在“立法院”称,“2004年度国防支出较上年度增加95亿元新台币,约3.9%,主要是增加军事装备购置经费13 7亿元新台币”,以此发动台湾岛内5大企业为台军打造军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自行生产武器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达到了一定水平。目前,台湾军工企业主要有5大家——造船企业、航空企业、导弹企业、武器装备制造厂、光电企业。这些企业都能生产出有一定水平的武器装备。
目前,台湾已完成和正在研制各种武器装备。台海军自行制造的“光华六号”新一代导弹快艇原型艇已正式成军服役;台湾海洋大学已成功模拟研发出超高速鱼雷的关键技术“超空化现”,在近期内将生产出成批的超高速鱼雷;台“中山科学院”正积极研发“天马”、“天弓”中程弹道导弹;今年初,台空军在东部空域完成了两枚自制“米卡”中程空对空导弹实弹试射演习;台“国科会”还拟发展反拦截通讯卫星。
军事专家指出,汤曜明所说的“制海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控制海洋、舰队决战和维护海上安全通道等,而是要在未来的台海冲突中与大陆海军抗衡,甚至“打败”大陆海军。台湾要取得的制海权,重点是台湾海峡的控制权,其次才是东海、南海等水域的控制权。
台军意识到,要取得海上优势,首先要夺取空中优势,即制空权。为此,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台湾当局将武器购买预算的47%投给了空军,购买了一大批先进战机和导弹。至2001年年底,台湾空军新一代武器装备全部到位,现役第二代战机共有约430架,包括3个中队的F—5战机,4个中队的“经国”号IDF战机,以及5个中队的F—16战机,3个中队的“幻影”2000战机。每个战机中队都配备有大量的空对地、空对舰导弹。另外,台空军还有4架E—2T空中预警飞机、19架C—130H电子干扰反干扰飞机等。至此,台军完成了空军武器的更新换代。台湾当局认为,在空军方面,他们已经羽翼丰满,可以和大陆抗衡了,于是便调过头来将军备重点转向海军。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加快了武装海军的步伐,先后从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购买了28艘先进舰艇。抛出大把的钞票后,台湾海军“空前繁荣”。目前,台湾拥有各型舰艇450余艘,其中驱逐舰、护卫舰28艘,潜艇4艘,导弹艇60艘,已成为一支较具规模,且有一定近海作战能力的海上力量。
客观地讲,台湾海军的武器质量还是不错的,但台湾“国防部”还不满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台湾当局有一个“分两步走”的全面夺取台湾海峡控制权的计划:第一步是取得在海峡的制空权,为在台湾海峡的制海权提供空中保障;第二步是提高海军的作战能力,即反舰、反潜能力。台湾当局自认为,他们的空军已经可以和大陆抗衡了,而海军还在拖后腿,所以要尽快发展海军。
在反潜作战方面,台军主要有两大举措:一是建立潜艇作战部队,二是加强空中反潜力量。美国政府于2001年5月同意售台8艘潜艇和12架P—3C反潜巡逻机,台军建立潜艇部队的梦想有了一线希望。在空中反潜装备方面,台军建立了一支S—70C反潜直升机中队,未来将有美国售台的12架P—3C反潜巡逻机加盟。
台湾极力寻购潜艇,是因为潜艇有很强的隐蔽性,同时有相当强的攻击能力。美国即将出售给台湾的潜艇续航力达8200海里,可发射多种鱼雷,能执行反潜、反舰、布雷和侦察等各项任务,还能进行远洋巡逻作战。台湾媒体报道说,台军如得到这些潜艇,便可对大陆沿海的港口及港口城市实施破坏和封锁性的打击,还可攻击大陆的军用与民用船只。各飞行单位驻地详情如表1。
表1 台湾空军各飞行单位驻地及装备情况
驻地 |
单位 |
机种 |
架数 |
台南 |
第443联队 |
第1大队 |
第1中队 |
|
20 |
第3中队 |
|
20 |
第9中队 |
|
20 |
新竹 |
第499联队 |
第11大队 |
第41中队 |
|
20 |
第42中队 |
|
20 |
第48中队 |
|
20 |
清泉岗 |
第427联队 |
第3大队 |
第7中队 |
|
20 |
第8中队 |
|
20 |
第28中队 |
|
20 |
测试暨评估中队 |
|
10 |
嘉义 |
第455联队 |
第4大队 |
第21中队 |
|
20 |
第22中队 |
|
20 |
第23中队 |
|
20 |
救难中队 |
|
**12+6 |
花莲 |
第401联队 |
第5大队 |
第26中队 |
|
20 |
第27中队 |
|
20 |
第12侦察中队 |
|
**10 |
屏东 |
第439联队 |
第10空运大队 |
第26中队 |
|
19 |
第27中队 |
|
第20电战大队 |
第2中队 |
|
4 |
第6中队 |
|
1 |
台东 |
第737联队 |
第7大队 |
第44中队 |
|
24 |
第45中队 |
|
24 |
战术训练暨发展中心 |
第46中队 |
|
24 |
桃园 |
桃园基地指挥部 |
第8大队 |
第15中队 |
|
24 |
第16中队 |
|
24 |
第4侦察中队 |
|
9 |
松山 |
松山基地指挥部 |
专机中队 |
|
***11 |
|
3 |
|
1 |
马公 |
马公基地指挥部 |
|
*** |
冈山 |
空军军官学校 |
基础教练大队 |
|
40 |
战斗教练大队 |
|
52 |
空运教练大队 |
|
*** |
|
|
|
|
|
|
|
|
印度海军参谋长辛格最近宣布,印度将在目前140艘舰船的基础上为海军增添80艘新型军舰,10年内打造出一支由三艘航母为核心的拥有200艘战舰的超级舰队。
印度已经花6.5亿美圆购买了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计划今年开工建造排水量为3.75万吨的国产轻型航母。印度已下水的“德里驱逐舰”、“克里瓦克”俄制护卫舰和“席瓦利克”国产护卫舰拥有垂直发射系统、远程预警系统和反潜系统。
印度非常重视空防力量的加强,印度海军拥有32架“海王”反潜直升机;2001年从以色列购买了8架“搜索者II”和“苍鹭”无人机,在六个月之内还将购买10架。印度于1983年购买了16架“海鹞”之后,1999年花2亿美圆购买米格-29K战机,现又准备以每架1000万美圆的价格从英国皇家海军购买17架“海鹞”。
印度于80年代起就购买了140架“美洲豹”战斗机,并准备对其进行升级。
从96年,印度就签定了40架苏-30战斗机,总金额18亿美圆,根据技术转让合同印度可以在本国生产140架苏-30。目前已用苏-30编配了两个中队。苏-30完全可以同F-22媲美。
二、我国重点军事基础装备能力的现状与差距(以航空锻件为例)
从国际范围看,凡是军事发达国家,无一不具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而这种实力又是以装备为前提的,其本身也是体现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航空技术发展的前提就是大型模锻压机。美国于1955年建成两台50000T(短吨)重型模锻水压机,原苏联于上世纪60年代建成两台75000T重型模锻水压机(其中一台在近期已进行控制等方面的全面改造,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法国亦于上世纪70年代从原苏联购进一台65000T多向模锻水压机。这些重型模锻水压机所生产的优质整体锻件,使美、俄、法三国在航空航天产品上雄居世界前列,在国际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中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势。装备情况见表2。
表2:美、俄、法三国用于航空锻件生产的最大吨位模锻设备情况
国别 |
模锻设备 |
安装公司 |
投产年份 |
主要产品 |
美
国 |
450MN模锻水压机 |
Wyman-Gordon |
1955年 |
钛合金、高温合金、钢模锻件 |
450MN模锻水压机 |
ALCOA铝公司 |
1955年 |
铝合金模锻件 |
125T¡M对击 |
Laadsh公司 |
上世纪50年代 |
钢、高温合金
模锻件 |
400 MN模锻压机 |
Shultz 公司 |
2001年 |
钛合金、高温合金、钢模锻件 |
俄
罗
斯 |
750MN模锻水压机 |
ВСМПО
公司 |
1961年 |
钛合金、高温合金、钢模锻件 |
750MN模锻水压机 |
古比雪夫铝厂 |
1961年 |
铝合金模锻件 |
300MN模锻水压机 |
卡敏斯克铝厂
(德国拆来) |
1951年 |
铝合金模锻件 |
法
国 |
650MN多向模锻
水压机(苏制) |
Aubet & Duval
公司 |
1976年 |
钛合金、高温合金、钢、铝合金模锻件 |
200MN模锻液压机 |
伊索公司 |
1953年 |
航宇锻件 |
200MN模锻水压机 |
Crcout-Loire
公司 |
1953年 |
航宇锻件 |
我国生产的军用战斗机在国际上是属于第二代或二代半飞机,第三代飞机处于正在研制之中。同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已投入使用的飞机和正在研制的飞机相比,我国军用战斗机的综合性能、可靠性和寿命均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另外,大型军用运输机和宽机身大型民用客机还是空白。国产的第二代飞机和在研的第三代飞机同国外(包括台湾)已服役的第三、四代飞机相比较,二者在结构设计和材料应用上差别很大。首先在材料应用上,铝合金和钢的用量显著减少,钛合金用量则大幅度的增加并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我国已经生产的一、二代战机和一、二代航空发动机(第三代国产战机刚开始小批量生产,第三代国产发动机刚开始试用交付),大型锻件的材料应用上是以铝合金和合金钢为主,钛合金在飞机承力结构上的应用几乎为零,仅相当于国外上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在大型模锻件的生产能力方面,无论是锻件几何尺寸、精度、重量、投影面积以及冶金质量,同国外相比更有相当差距。
飞行器中的主要承力构件多是由锻件制成的,如飞机机体的承力框、梁、起落架,发动机的盘、轴、机匣壳体、叶片等。大型锻件是机体结构的“脊梁”,它所选用的结构型式,材料以及性能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飞机使用的可靠性、寿命与成本。因此,大型航空锻件的研制与生产,历来为各航空工业国家所重视。在近期巴黎、伦敦等地举办的国际航空博览会上,美、俄、法三国都展示其所生产的大型整体航空锻件,用以显示其航空产品卓越的性能及锻件的工艺质量水平,锻件的制造技术则被视为关系国家安全的核心机密。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也正是由于我国在大型模锻压机等装备上及其制造能力的限制,而使我国在发展大型军用运输机、大型军备动力核心部件等方面的制造能力成为限制性环节,而使我国在当前国际军事与政治斗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尤其是在当今台海局势及世界政治军事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展特大型模锻液压机等重大关键装备,显得更有必要和迫切。
建设大型模锻液压机,是支撑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和其它军事装备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增强国防实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我国无论是发展大型宽机身民用飞机或大型军用运输机,第四代战机和其他武器装备,都离不开大型整体模锻件和高性能的原材料。军事装备的开发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力量决不能依赖于其他军事集团及其盟国。然而中国的民谚“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归根结底必须要有大型模锻压机这一基本条件的保障才行。
中国、俄罗斯、美国分属三个不同的政治、军事阵营,各自都应有独立的军事装备工业体系,否则会因对装备的依赖而失去军事、政治上的坚定性和独立性。历史和现实深刻地教育了我们:我国国防安全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原则基础之上;航空事业的发展必须前瞻性地优先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大型模锻压机。
三、具体建议
1、坚决减少“楼、堂、馆、所”建设开支,适当提高国防建设支出计划,补充基础军事装备建设,夯实国防基础工业;
2、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在国防支出中列专项,投建大型锻压设备,实现我国航空锻件的国产化,减少对国外产品构件的依赖,提高我国军用机的性能;
3、建议尽快落实温家宝总理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大力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列出专项科研计划,尽早启动大型锻设备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关于农业经济分析与农民增收的思考和建议
(在全国人大第十届三次会议上的建议)
2005年3月8日
陈晓慈
一、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到2003年,全国人口总数约为129988万人,农业人口约为75705万人,占总数的58.24%见表1。
表1、 中国农村人口比例变化情况(万人)
年度 |
1978 |
1989 |
1997 |
2002 |
2003 |
2004 |
总人口 |
96259 |
112704 |
123626 |
128453 |
129227 |
129988 |
农村人口 |
79014 |
83164 |
84177 |
78241 |
76851 |
75705 |
% |
82.08 |
73.79 |
68.09 |
60.91 |
59.47 |
58.24 |
尽管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步入工业化阶段,但农业在GDP中所占份额仍在25.32%,农业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见表2。
表2、 农业总产值GDP所占比列变化情况(亿元)
年度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GDP |
82067.5 |
89468.1 |
97314.8 |
105172.3 |
117251.9 |
农业总产值 |
24519.1 |
24915.8 |
26179.6 |
27390.8 |
29691.8 |
% |
29.87 |
27.85 |
26.90 |
26.04 |
25.32 |
农业有较好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子、水果产量都排名第一位;茶叶、甘蔗、大豆的产量分别排名第二、三、四位。但是我国的农业经济结构偏重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2003年农业总产值29691.8亿元,其中种植业14870.1亿、占50.82%,牧业9538.8亿、占32.13%,林业1239.9亿、占4.17%,渔业3137.6亿占10.57%。
在我国现代大工业体系与传统小规模农业体系同时并存,二元经济特征突出。但是,农业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农业既是所有产业的源头,也是最大的终极市场。农业既要为全社会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又要为其它产业提供后备劳动力,还要为许多工业加工提供主要原料,农业是基础产业。
但是农产品深加工业不发达、附加值不高,商品交换中价值体现不充分,产业群体大而经济总量小。加之农业结构的简单化和初级化,必然导致其低水平发展,近几年平均增幅为4.5%。纵向比较慢,横向比较低。如表2所示。
表3、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 (当年价) (亿元)
项目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平均 |
农业总产值 |
24541.9 |
24519.1 |
24915.8 |
26179.6 |
27390.8 |
29691.8 |
|
增幅% |
6.0 |
4.7 |
3.6 |
4.2 |
4.9 |
3.9 |
4.5 |
农民是社会的最基层,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热点群体。农业人口比例近60%,解决好这个多数人的生活稳定、生产发展、收入持续有效的增长,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将会起到稳定社会,促进整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从农民总收入构成看,来自农、林、牧、渔业的收益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而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规模和方式决定了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一是偏重于传统农业的结构和生产方式不利于新技术的介入,使发展受到限制。二是在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农村经济制度情况下,分散小的规模经营不利于资本的介入和规模的扩大,难以实现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现行土地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它产业的转移和农民收入增长形式的转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降低,影响其生产积极性,同时又刺激农民向其它产业转移。但是,当制度与劳力市场不利于消化富余农村劳动力时,就会出现隐性失业现象,使政府陷于劳动力过剩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并制约其它产业的发展。
表4、 职工工资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表 (元)
项目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平均增幅 |
职工 |
7479 |
8346 |
9371 |
10870 |
12422 |
14040 |
12.3% |
农民 |
2162 |
2210 |
2253 |
2366 |
2475 |
2622 |
3.7% |
职÷农 |
3.46 |
3.78 |
4.16 |
4.59 |
5.02 |
5.35 |
|
表5、 农民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变化 (元)
项目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人均纯收入 |
2162 |
2210 |
2253 |
2366 |
2475 |
2622 |
增长速度% |
2.48 |
2.22 |
1.95 |
5.01 |
4.60 |
5.94 |
表4、和表5反映出农民增收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从1998年到2003年,农民纯收入的平均增幅仅为3.7%,不到同期城镇职工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三分之一。二是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1998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162元,城镇职工的人均收入为7479元,两者的收入差距为1∶3.46;2003年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622元,城镇职工为14040元,差距已扩大为1∶5.32,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三是纯农户收入增长更为困难。过去几年中,由于缺乏信息引导、技术指导和运销不畅,不少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使以农为主的纯农户的收入增长尤其困难。
我们应该重视并研究农民增收缓慢、增收速度下降,以及在平均数下掩盖的极度贫困等所隐含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现象。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民增收速度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农民增收不均衡对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严重制约。
三、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农业增产带动农民增收的效应减弱
从1998-2003年,农民纯收入的平均增速却逐渐下降。据分析进入90年代后期,城乡居民生活越过温饱线后,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见表6。
表6、 城乡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年度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城镇 % |
44.7 |
42.1 |
39.4 |
38.2 |
37.7 |
37.1 |
农村 % |
53.4 |
52.6 |
49.1 |
47.7 |
46.2 |
45.6 |
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农产品从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又从平衡转至供大于求,最终导致价格下跌。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供给约束开始转向需求约束;从计划约束开始转向市场约束;从产量约束转变为品质约束;从自然要素约束逐渐转向资本和技术约束。在此背景下,农民收入与农业增产之间不再是正相关关系,增产不一定增收。可以预见,单纯的产量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还将继续减小。
(二)农产品价格补贴和上涨空间受限
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和最低保护价收购,对农民收入的增加起了非常重要作用。过去,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靠政府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价格,90年代以后,粮食生产成本递增,价格也相应上涨,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由于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达成削减补贴的协议,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在WTO的大环境下,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继续大幅度提高或长期进行补贴已不可能。一方面,国外的质优价廉农产品进入将会降低我国许多从事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升,必然会引发其他产品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价格提高,并将最终转嫁到广大农民头上。农产品提价不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主要措施,因涨价而增收的幅度也会下降。
(三)非农生产性收入渠道趋紧
8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离土打工的农民大量增加,农民从中得到的劳务收入一度成为替代农业生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经济市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规范,曾经有利于乡镇企业粗放发展的环境已逐渐消失。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期,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质的逆转,乡镇企业所涉及的大部分生产领域相继出现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乡镇企业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结构、环保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弱点逐渐显现,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农民现金收入中,在本地乡企获得的收入额度和比例都下降,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特别是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逐渐减少。
在一般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全社会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背景下,许多高消耗、高污染、技术低、质量差的乡镇企业被关、停、并、转;一些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改制、转制,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导致低文化、低技能农民就业人数下降。另一方面,受国企深化改革的影响,下岗职工增多,城市劳动力供大于求,城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相对减弱,农民在城市的择业范围大大缩小。农民通过非农产业来增加收入的难度不断加大,导致农民非农生产性收入增收难度增大。
四、关于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农民增收从形态上讲分为以下几种:国家政策型增收,粮食直补降低农业税;宏观调控型增收,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自然条件型增收,风调雨顺又无灾无害;科学技术型增收,改良品种提高质和量;调整结构型增收,因地制宜和因市制宜;政府有为型增收,政府引导推进和扶持。2004年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民总收入得到提高。仅减税、直补这两项,农民人均收入就有大幅度增加,价格因素在增收额度中的比例过也较大。除了政策、涨价因素以外,农民的增收同去年相比就为数不多了。靠天(中央和自然)不是农民增收的长效办法。现在的关键是要一靠机制、二靠科技、三靠市场。探讨农民增收的核心是要研究如何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长远之策。我们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转换机制体制;以政策法规为指南,保护扶持农业;以科技兴农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以市场拓展为先导,实现促销增收;以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
(一)继续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既然是德阳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有关部门,当前应根据我国农业结构相对单一的情况,因势利导,发挥特色,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加大“新、奇、特”农产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加强信息引导和技术指导,依靠科技促进农产品改良换代,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从追求产量的增加转向质量的提高;其次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展有特色的农经作物,改变“种地要看天,变钱等一年”生产方式,发挥“公司+农户”的优势,加速资本、技术与劳动力的融合,利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在农业产品链上“前向”、“后向”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第三要重点发展畜牧业,一是发挥养猪基地的作用发展优质瘦肉型猪;二是发展优质家禽;三是突出抓好动物疫情控制工作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四是扶持商品畜禽的适度规模饲养和产品的深加工。
(二)搞好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的广销增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产品存在的销售不畅、价格下跌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政府有关部门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调运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供销、商贸、外贸、协会等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做好大宗农产品在全国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点建设,拓宽农产品的外销渠道,根据市场抓好大宗农产品的流通;二要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建立和完善我国名优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推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做好名牌农产品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加大名牌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三要培养专业营销人才,建立农产品推销队伍,把我国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城市、送出国门。<, /DIV>
(三)大力发展乡镇非公有制企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乡镇非公有制企业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继续下大力气,扶持、引导和发展乡镇非公有制企业,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组合,重点培植一批核心企业、骨干企业、名牌企业,促进乡镇非有公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开发一批适应市场的拳头产品,增强乡镇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乡镇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服务业发展
农村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现阶段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应按照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抓好贸易业、房地产、旅游及娱乐业的发展,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改变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发挥其门类广、投资少、见效快、吸收劳动力多的特点,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五)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目前我国的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农村是基础薄弱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由于这“三弱”的存在,特别是在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下,农村、农业、农民经常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客观上需要社会更多的扶持与保护。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应尽快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一是将国家的减税、直补政策落实到户,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实行优质品牌保护,激励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三是保护农业资源,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经济约束、法律强制三大杠杆的作用,严格控制对农业资源的污染,控制非农占地、随意圈地等行为。四是开办农业保险和农业发展基金,建立农业风险的补偿机制和扶持机制。五是逐步健全与农业相关的地方法律法规,走上依法保护农业的轨道。六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
以法安定台湾民众 以法威震台独分子
(在全国人大第十届三次会议四川全团讨论会议上的发言)
2005年3月8日
陈晓慈
2003年以来,台湾当局为了“以武拒统”,不遗余力地加强台军建设,千方百计加强武器装备自行研制。台湾未来10年“国防”支出逾2000亿元新台币。2004年度国防支出较上年度增加95亿元新台币,约3.9%,主要是增加军事装备购置经费137亿元新台币,以此发动台湾岛内5大企业为台军打造军火。目前,台湾军工企业主要有5大家——造船企业、航空企业、导弹企业、武器装备制造厂、光电企业。这些企业都能生产出有一定水平的武器装备。
2005年2月19日,日美安保协商委员会发表联合申明,将台海问题明确列为“美日共同地区战略目标”,台湾当局立即响应,并希望通过美、日、台三方联合实施“汉光21”军事演习等手段,将台湾军队更好地融入美日防卫体系,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国际化。这严重地影响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步伐。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所提出的四点意见,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理、有利、有节地提出的一系列灵活、务实、具有包容性的政策,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即将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是针对近几年台湾当局及其一小撮台独分子,企图通过“公投”、“宪改”,推行“渐进式台独”和“以武拒统”等一系列分裂国家的活动而提出的。“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和平统一的前景;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并对台海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危害。因此,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认为,这部《反分裂国家法》有以下几层意思:
1、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台湾是中国人民的内部事务,不容任何外国势力参与,任何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企图都是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反对。并通过立法以表达国家与民族的意志。
2、重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进行百倍的努力。但是任何善意的愿望都是有底线的,“台独”就是底线,除此之外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并以法律的形式与以界定。
3、重申海峡两岸同宗同族、经济互补、利益一致。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结束军事对抗,促进经济融通,携手共谋发展。
4、敦促台湾当局放弃“以武拒统”的幻想。如果“台独”分裂分子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将不得不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的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台独”就是战争。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重要保证。大力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我是一个来自装备制造企业的代表,我们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为国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