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建市30年,曾依靠三大支柱产业的贡献,使本市经济有了较强较快的发展。但是原有的发展模式在目前的整个国际经济氛围下疲态尽显、困境突出;而另一方面德阳对外贸易总值的年年高增,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雄厚基础、适宜契机又为德阳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所以为在逆势下推动德阳经济的发展,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案由
一、传统产业滑坡维持发展艰难
德阳经济发展近年来总体态势:经济总量可观;增长速度趋缓。今年1~10月,德阳的GDP经济总量为931.2亿元,省内排行第三;经济同比增长13%,省内排行倒数第二。
德阳工业的根基是机械工业。然而就全国整个机械行业而言,2012年机械工业增长速度下行,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实现利润、出口创汇、产品产量、固定资产投资等6大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下滑态势,与此同时,行业形势分化加大、经济运行困难加大。
(1)工业增加值增幅明显下降,2012年1~9月累计:机械工业同比增长8.6%;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9.9%)低1.3个百分点;机械工业在12个工业行业中按增加值的增速排位已降至第10。
(2)工业总产值增速同比下滑十多个百分点,1~10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1%,增速为近10年来最低,比2011年增速又下降了13个百分点。
(3)利润总额增幅下滑,2012年1~9月累计为8116亿元,同比增长3.45%。利润增幅出现多年来少见的大大低于同期产销增幅(12%)的令人不安现象。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机械工业1~10月累计完成投资28508亿元,同比增长26.00%,但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了约10个百分点,预示着产能扩张热已明显降温。
展望2013年,经营环境仍将比较严峻,市场对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倒逼压力不会减弱,全行业仍要有继续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
德阳机械工业的规模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大而不强,存在增长方式粗放,大量落后产能亟待淘汰,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综合竞争力不强,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
生产发展要素短缺,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突出,发展空间受局限;传统产业下滑幅度较大,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缺乏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中小企业存在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发展。20112年1-10月工业增加值532.3亿元,排行第二位,同比增长16.6%,排行倒数第一位。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德阳工业企业资金压力大,投资增长放缓;传统产业出现滑坡,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工业产值、销售、利润大幅下降,也影响到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银行存款余额的增长。
如何加快德阳机械行业转型已迫在眉睫,并成为关系到德阳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对此,在2012年的政协会上曾提出:德阳机械行业进入高位振荡期,整个行业趋于低迷,在一定时段会失去经济增量主要贡献者的地位,仅作为基础产业以保证经济总量的基数,而经济增量则依靠工业产业的多元化。当下应从战略上思考:“传统产业保基数,新兴产业促增长,产业多元求发展”。
二、对外贸易另辟蹊径凸显新机
一般地讲,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利用现有产业基础的发展,要比新培育新兴产业要显得既实际又容易。虽然我们一直在希望培育发展诸如:现代物流、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信息产业等等,但是在单一的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以前,目前最具整合带动效应的、最有基础的、已经凸显效果的要数德阳的对外贸易。
德阳近十年来外贸经济呈良性发展势态,尤其是近5、6年来上升上趋势更为明显,吸引外来资金的效果突出。
德阳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5.93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9.1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30%;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6年保持全省第二位;进出口总额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8.08%增加到2011年的16.11%;已经与1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外贸领域涉足19个行业;外贸企业已经达到625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三、强力推进逆市上行的困境和契机
困境: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再到眼下依然困扰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扩大之势,贸易争端不断增多,贸易摩擦从产品延伸到产业,从贸易政策发展到经济政策。将加大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的限制。这就是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最大逆境。
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风险持续高企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的局面还将持续,截至2012年9月,企业出口利润指数已连续5个月低于100的临界点。
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贸易预警(W TA)”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
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近年来,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 2008-2011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4.5%,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发展加快,部分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产业和产品订单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迹象。身处逆境中的对外贸易,从2011年到现在,整体呈现出波动下滑的趋势。
契机: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德阳的工业经济发展步履艰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努力拼搏,攻坚克难。着力推进以项目攻坚年、产业提升年、开放突破年、作风转变年为主题的“四个年”活动,采取了一系列“逆市上行”的措施:
不断巩固“厅市合作”成果,积极推进“部市合作”,充分利用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资源;
政府积极推进银行、税务举行银贸合作,为企业引荐了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涉外金融、保险机构,构建起战略合作关系,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外汇核销和出口退税流程,缓解企业资金周转紧张的难题;
制定了《德阳市外贸工作考核办法》,并及时兑现2011年度外贸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协助、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申报进口贴息、优化结构资金等前期工作;并全程指导、协助新备案企业办理海关、商检、外汇等手续;
积极向上申请今年的财政进口支持政策,为我市外贸企业争取进口贴息资金支持。经我市初审转报企业2012年度申报贴息项目总额首次突破了6亿美元大关,成为“逆市上行”的又一强效催化剂;
针对我市外贸企业的优势特点,重点选取国内外知名展会,鼓励企业参展参会。组织企业与应邀来访的国外商会开展经贸对接活动,实现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推进了我市外贸经济的逆市上行。2012年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53%;出口同比增长47.7%,如图10、11所示,将继续保持地级市第一的位势。
同时德阳还拥有外贸平台优势:
德阳外贸基地和园区载体建设成效明显。 2009年德阳市被国家商务部、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装备制造)”;2010年11月,国家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确定德阳市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正在创建国家级“饲料添加剂出口基地”和“特色化工产品出口基地”。已经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德阳海关和商检局已获批准。
由此可见,德阳经济的继续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限制因素,态势十分低迷。而与此同时德阳又在加大对对外贸易的扶持力度,这就是当下转变经济模式,促进经济继续发展的大好机会。
建议:
发挥优势重点扶持寻求突破
优化政策环境:
一是稳定财政对外贸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外贸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二是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引导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不断扩大人民币结算的范围。三是完善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贷业务;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单质押贷款,扩大保单融资规模。四是完善土地政策,加大对“创新基地”和“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新增项目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
优化硬件环境:
改善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环境,重点在于优化硬环境。为适应中国不同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6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特殊监管区域)。2012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特殊监管区域集中,使其成为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新设立的特殊监管区域,原则上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
按照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尽快设立“综合保税区”,开展研发、设计、创立品牌、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业务,促进特殊监管区域向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高端入区、周边配套、辐射带动、集聚发展的格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德阳口岸建设,争取设立物流保税园区——规划建设好黄许铁路口岸的物流保税园区。
二是建立出口创新园区,充分利用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对园区内的企业,在出口商检、核销、退税审批、保证金、信用保险、融资等方面实行优惠、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是打造德阳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为当地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综合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