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名为 “海龟汤” 的恐怖推理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中悄然流行,引发社会广泛担忧。这款原本流行于成年人社交圈的游戏,通过卡牌销售、网络传播等渠道渗透至校园,其包含的暴力血腥元素正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亟需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规制措施。
一、暴力游戏低龄化渗透现象堪忧
据媒体调查显示,“海龟汤” 作为一种情境猜谜游戏,已成为多地小学生课间社交的新宠。该游戏通过 “汤面”(碎片化结局)与 “汤底”(完整故事)的推理互动,大量包含 “分尸”“自杀”“杀人” 等血腥恐怖情节。令人忧心的是,这类游戏卡牌在电商平台销量已超 7000 件,部分商家甚至标注 “2 岁以上适用”,且未设置任何年龄验证环节即可购买。
二、多重危害侵蚀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医学研究已证实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显著负面影响。PubMed 发布的两项针对12-13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接触高风险暴力游戏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显著升高,睡眠质量下降,且更容易出现逃学、忽视家庭互动等问题。对于认知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其危害更为深远:一方面,他们难以区分虚构与现实,可能模仿游戏中的危险行为;另一方面,频繁接触暴力内容会扭曲其价值观,导致对生命的漠视。
三、建议多维度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屏障
一是法律层面,将桌游卡牌纳入监管,要求设 “16岁以上” 适龄提示,清查学校周边文具店,处罚违规销售商家;二是平台层面,电商设购买年龄核验,短视频平台升级 “未成年人模式”,屏蔽相关内容;三是家校层面,学校开媒介素养课、提供健康社交方案,家长加强监管,教育部门可联合心理专家编制《青少年游戏健康指南》,指导家校形成保护合力。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面对 “海龟汤”这类游戏暴露的监管漏洞,唯有法律约束、技术防控、教育引导三轨并行,才能为青少年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在健康的数字环境中成长。恳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此类问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阻断暴力内容的渗透渠道,还校园清朗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