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城市早市发展中存在的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噪音扰民及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满足市民生活便利需求,现就规范建设城市早市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规划选址布局
应明确早市设置区域,优先利用社区闲置空地、封闭市场或指定路段(非交通主干道)。选址需综合考虑周边居民密度、交通流量、基础设施配套(如水源、电源、公厕、垃圾收集点)等因素,确保布局合理,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和交通秩序的影响。
二、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一)准入与退出机制。制定明确摊位申请标准与程序,实行实名登记、亮证(照)经营。建立动态考评与退出机制,对违规经营者予以清退。
(二)秩序与时间管理。 严格限定经营时段(如早5:00-8:30),实行划线定位、摊位编号管理。严禁超时、超范围经营及高音喇叭叫卖,减少噪音扰民。
(三)卫生与安全责任。 明确环境卫生责任主体(如市场开办方、经营者),配备足量保洁人员与设施,落实“摊前三包”制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定期开展抽检。配置必要消防器材,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三、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一)基础保障。 提供必要的水电接入点、公共厕所、分类垃圾收集容器及转运点。
(二)便民设施。 设置公平秤复秤点、便民信息公示栏(公布管理制度、指导菜价、投诉电话等)。有条件区域可探索设置共享冷藏、储物等便利设施。
(三)管理设施。设立统一管理办公室(亭),配备管理人员,便于日常监督、服务与投诉处理。
四、强化多元协同治理
(一)明确部门职责。 厘清城管、市场监管、卫健、消防、街道(社区)等部门职责边界,建立联动执法与信息共享机制。
(二)引导自治自律。 鼓励成立经营者自律组织,参与日常管理、监督与纠纷调解。
(三)畅通监督渠道。 设立公开投诉举报电话或平台,及时回应并处理市民关切。
规范建设城市早市是提升城市宜居度与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与管理细则,推动早市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切实服务民生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