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关于四川打造全国银发经济先行示范区的建议
作者:刘忠林   所属支部:中江总支

从2019年起,中央、国家相关重要会议和规划中密集提出发展“银发经济”,202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12月24日,四川省委召开经济工作会,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其中特别提出“巩固传统消费,挖掘新兴消费,培育壮大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释放更多消费潜能。”就加快发展银发经济发出强烈信号。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潜力巨大。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四川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163804人,占21.7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67600人,占16.93%。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比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6.93%,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此外,四川老年人口还呈现出基数大、高龄老年人占比高、农村“未富先老”、地区差异较大等特点。除成都、攀枝花、甘孜、阿坝、凉山外,其余16个市均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资阳市达到28.19%,最低的甘孜州仅11.36%。四川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阵地,具有优越的战略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交通优势、消费优势,发展银发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当抓住机遇提前系统布局发展银发经济,打造全国银发经济先行示范区。

一、我省发展银发经济存在的问题

“银发经济”是由康养、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组成的系统产业集成体,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就当前来看,我省发展“银发经济”还存在不少需要努力的方面。

(一)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不足。就目前而言,省级层面还缺乏具体的银发经济整体产业规划、行业标准和配套政策。部分地方和企业对挖掘银发经济存在困惑,产业发展易局限于养老服务层面。专项财政奖补资金、税收优惠政策较其他产业少,金融市场对相关产业融资需求认可度、渗透率较低。

(二)产业结构不够多元。全省医药和康养产业发展较好,但老年产品制造以及保险、金融等衍生产业仍需加快入局,大部分市州产业小、散、弱、乱体现尤为明显,基本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缺乏规划指导。如国家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中,四川仅有4款产品上榜。

(三)市场供需存在错位。老年用品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打造竞争力强的中小微企业成效不明显,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市场供给不足,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不够,市场活跃度不高,消费潜力尚未有效挖掘。

(四)产业地区分布不均衡。以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为例,试点示范的地域集中度较高,大多分布在成都及周边,其他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五)市场主体竞争力弱。银发经济关联度高的企业及项目不多,产业同质化、产品单一化问题突出。市场主体普遍规模小、产值低,缺乏具备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链点企业。

(六)群体消费意识未被唤醒。针对“银发经济”的宣传和引导不足,老年消费群体的类别消费意识还处在懵懂期,享受生活、合理消费的心态还需进一步给予唤醒。

为此,特作如下建议:

(一)抢占先机,系统分析做好战略规划。打造全国银发经济先行示范区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科学、超前的战略规划为引领。省委、省政府应组建专班,对全省老龄人口、老龄产业现状深入调研分析,尽快出台5-10年的战略规划或意见,指导“银发经济”发展。同时,要积极向国家要政策、要支持、要项目、要资金,争取最大的顶层支持。

(二)统筹推进,构建条块清晰的产业架构。制作全省招商引资银发经济图谱,有针对性的招引一批康养、保健、生活服务类的龙头企业,并着力建圈强链。要大力支持银发产业企业入驻园区,并促进产业形成集群。在资金和政策上要给予适度倾斜,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

(三)细分市场,畅通银发经济发展赛道。预计未来银发市场的核心增量需求将在“衣”(养老服饰)、“食”(老年食品、保健品)、“住”(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临终关怀、养老地产)“行”(银发旅游)“医”(医疗美容、医疗器械)“银”(养老金融)六大关键领域,要着力细分消费市场,分门别类做好每一条赛道的打造和培育。

(四)分工协作,形成产业发展的优质环境。要明确相关部门、产业园区、协会团体的工作职责,在产业发展、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迅速树立银发经济的品牌效应。

(五)注重宣传,营造放心消费的良好氛围。注重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介,开展全覆盖、立体式宣传,使老年群体乐于接受新观念、新潮流,愿意参与银发消费,形成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关于完善新高考选课走班相关工作制度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适应新形势科学布局我省学前教育资源的建议
时间:2025/3/2 15:44:37      阅读:1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