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区支部盟员高银岭反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7亿人,为保障居民享有基本医保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社会保障基础性工作,全民参保数据整合共享机制尚不健全,无法有效支撑社保精准扩面等工作开展。
一、存在问题
(一)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未参保人群的跨部门信息比对和共享存在壁垒,人社与医保、税务、民政、公安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较为困难,无法对未参保人员身份进行精准定位。
(二)跨地区数据整合共享不足。对于常住地居民跨省异地参保状态,以及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参保信息掌握不足,参保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数据管理部门鉴于共享可能导致数据安全隐患,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敢共享。
(三)数据整合共享技术保障欠缺。全民参保数据分属于不同地区和部门,使用信息系统架构、数据处理和存储方式均不同,缺乏规范数据融通、共享、汇聚的统一标准规范。
二、意见建议
(一)完善制度设计,协同推进共享。建立人社、医保、民政、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和权责划分机制,对数据归属、利用、价值等问题进行界定,明确数据归属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确保全民参保数据整合共享推进有依据,落实有责任,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提高各部门间参与数据整合共享的合作效率和信息共享能力。
(二)编制数据目录,建立动态机制。可梳理数据整合共享流程,编制全民参保数据目录系统,打通内外部数据接口,实现不同部门之间双向数据定期推送机制,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在保证数据安全前提下,开拓应用场景,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反哺各部门获得数据整合红利。
(三)运用信息技术,做好共享保障。可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集中统一的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平台,实现多部门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多方协作数据处理,解决“数据垄断”和“数据孤岛”问题。可利用微服务软件架构,对应用程序和服务进行拆分,建立颗粒度到每个数据项的标准接口,解决系统接口不统一等问题。
(四)强化管理协调。可建立与业务需求相匹配的数据整合共享管理机制、部门间数据整合共享监督考核机制督促引导各部门加强数据共享。通过数据资源整合,便捷参保服务、优化流程等方式,如“打包办”,网上“快捷办”等措施,提高居民参保意愿,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筛查定位未参保人员,将参保宣传扩展到各类平台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进一步夯实数据资源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