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老龄化是我国正在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老龄社会”,超过20%为“超老龄社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为适应社会老龄化,许多城市正积极老龄友好建设。然而,许多路口的红绿灯等待时间对老人而言并不友好。
目前,国内行人通过路口标准基本是按照成年人步速“一秒走一米”所设计,理论上可以满足多数成年人及儿童青少年的通行速度。但是,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认知能力减弱、活动能力下降等不可避免的生理因素,对路况的判断和行动都相对迟缓,过人行横道的时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安全通过。有的老人还需要借助拐杖、电动轮椅等工具出行,过马路往往花费更多时间。
虽然有些马路上设置有安全岛,但老人身处车流之中,依然会紧张甚至恐慌,以致更加着急想通过马路,反而摔倒甚至酿成残剧。
无论是悲剧新闻,还是正能量报道,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老人过马路的困难。
建议:
1、通过大数据调研进一步优化设置整体,根据老年人平均通过时间适当延长居住密集区路口的红绿灯等待时间;
2、对安全岛加以改进,增加安全性;
3、尝试“过街语音提示”“自助式过街红绿灯”等新型方式的运用;
4、加强对“礼让行人”交规的宣传和应用,禁止司机在斑马线处鸣笛催促,以免造成老人恐慌;
5、通过新建地下通道、人行天桥、配置无障碍通道及供轮椅推行的平缓坡道等,缓解老年人过马路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