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货币和财政政策,不断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逐步走低,不少银行“经营贷”利率已下调至3.1%—3.5%水平,对优质企业客户甚至低至3%左右,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但是,随着近期全国多个城市下调房贷利率,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降至4%以下,与前几年存量房贷的利息差扩大,引发利率高点入市购房者提前还贷潮,部分购房者还贷资金打起了“经营贷”主意。尽管监管层对“经营贷”违规使用尤其是流入楼市一直持高压监管态度,但“经营贷”以隐秘的方式频繁流入楼市。为进一步防止“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提出以下建议:
一、严格借款人资质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经营用途贷款需求开展穿透式深入审查,明确将企业工商注册、企业经营、纳税、用电、社保缴纳等信息作为贷款主体资质审核的验证资料,开展实质性审核。
二、严格借款用途。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经营用途贷款使用方向进行严格审查,细化贷款用途明细,从严审核贷款用途与企业经营范围一致性。
三、强化银政协同。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征求属地政府和银保监局拟审批经营用途贷款借款人情况,或定期抄送相关部门,强化银行、政府协同配合,严格落实贷款业务授信审批要求,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
四、强化贷中贷后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前,对借款人经营场所开展现场核查,逐项核实借款人申请资料一致性;开展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预警,资金流向监管资料作为贷款资料一并存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