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理论学习 >> 思想建设
解放思想,改进措施,打造适合国际发展的中国教育,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推进教育观念现代化
作者:彭千里   所属支部:中江总支


 

纵观古今,环顾当代,我们的中国教育存在着许多观念上的不足和方式方法上的落后,完全有更新的必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全面更新。

一、更新教育决策理念观

(一)、更新体罚观念。

中国的古代教育以及今天的许多国外教育都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着体罚教育,事实证明,这一措施在教育活动中是起过巨大作用或发挥过巨大效力的。但很遗憾的是它被我们今天的中国教育取缔了。甚至还有人发狂言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一句混账透顶的混账话,它的言外之意就是教育是万能的。很显然,这句话要好荒谬就有好荒谬。笔者以为,中国人的骨子里就存在着那么一丝丝劣根性,这些劣根性主要表现在懒惰和刁蛮上,这是只靠说服教育或口头劝导起不了作用的,只有通过一定程度的体罚或惩戒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言行感到畏惧,才可能迫使他们下决心去悔改。2005年的湖南电视台“超女”选拔赛把本就比较浮躁的中国人推向了浮躁的顶峰,现在的学生更是大受其害。于是懒惰成性又劝导不听的大中小学生数量相当大,如果不对其施以必要的体罚或惩戒,让其对自己的错误言行或过激胡为担责的话,等到他们成人以后就会更加无法无天,直接危害社会。所以今天的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与社会的放任自流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当然,恢复体罚也不能滥用体罚,一是对体罚的实施细则应由教育主管部门下文,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体罚为辅,目的在于教育人,培养人,已达到教育使之改正即可。应以轻微触及皮肉,不影响身心发育和体格健全为度。据有关消息称:凡是实行了体罚教育的国度其公民素质要比没有实行体罚的国家高许多,至少在心理上持有敬畏感,对自己行为自律的能力也要高许多,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为了跟世界教育接轨,最好恢复体罚教育,让其发挥应有的效力,以便对学生的不良习气和胡作非为起到震慑作用。

(二)、课后服务观念

在中国存在着一种奇怪现象,就是我们的机关单位职工和公司或厂矿职工,可以一天工作八小时,实行早九晚五,但教师必须早上7点钟到学校,晚上10点钟甚至10点半才能下班回家,而早晚自习时间中教师多付出的许多劳动全是免费的白干。政府不给分文酬劳,倘若学校向家长收取一点报酬的话,全社会都会说“乱收费”!在政府官员的眼里或在寻常百姓的眼里,教师就是拓荒牛,就是小蜜蜂,累死苦死,那都是应该的,谁叫你是臭教师,谁叫你是只吃得来财政饭,又创造不出任何价值百无一用的书生!这是既腐朽又落后的谬论和既腐朽又落后的馊观念。它已严重不适应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个人认为应彻底改变和彻底更新这一观念。首先是承认教师的劳动,其次是由财政出资,给每晚7点至10点半之间上四节晚自习的教师比较合理的费用,让他们劳有所得,累有所享,苦有所酬。而现在的许多大学里的晚自习基本都没人守,应不算在此列。而初中、小学的晚自习,则不宜上得太久。小学最好在放学以后至6点半以前上45分钟即可。初中晚自习也最好上到8点钟前就行了。高中特别是普高则必须要上够四节,因为高考不降低难度,普高学生就必须拼时间。政府出资,一是可以杜绝乱收费,二是可以平衡社会矛盾,三是可以消除教师的怨言,四是可以普惠社会,五是可以为营造和谐社会助力。

(三)、更新教师待遇观念

说实在话,从纵向比较看,教师的工作及其福利待遇,的确是比10年前好多了,国拨的工资及绩效相加,一般月薪都有三千元左右了,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也有5000元左右了。但这仍然远远缺乏吸引力。现目前的一个普通银行职员,一个普通公司员工也远远高于这个数目,就更不消说IT等行业了,动不动1万以上的月薪。试想,一个中学副高5档教师,岗位工资2670元,上40档以上的薪级工资也才2900元,加上不到2000元的绩效月薪,总共也才7千多元,在大公司里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啦,这不让人笑话吗?他们常常被学生洗涮“老师耶,你最好别兜售“知识就是力量”那句话了,你老快满60岁了,职称高,学历高,知识也高,但就是工资不高,反而还不如我一半”。这就是中国的黑色幽默。

更令人可气的是,教师退休了,过去拿得少,心想退休了,该拿高一点了嘛,但2014年10月1日政府出台一个文件,要企事业一视同仁,哦呀,这下成企业职工了,过去苦苦挣文凭,苦苦干教育教学,累死累活,到时候成了经常吃国家大锅饭的企业职工了。还有更气人的是,教师逝世后的补贴是三十个月,公务员却是四十个月。真是岂有此理!国务院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讲要提高教师待遇,要让教师活得有尊严,要让教师职业成为社会上人人羡慕的职业,但一说到待遇了,你一会儿是企业职工,一会儿又是拿最低待遇的所谓事业单位职工,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所以笔者认为,应全面更新教师待遇的观念。教师就是教师,要让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待遇最高的行业!把教师职业列为专门行业,不和其他任何啥公务员,啥企业单位,啥事业单位呀等划等号,在教师待遇的方方面面都应优厚于其他相关行业!这不在于给教师(全国也就一千多两千万人嘛)这个行业立尊位,树禄牌,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树立一根高薪的标杆,让社会上更多的精英人才都来从事教育,以便更好地促进整个全中华的蓬勃振兴,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关乎我中华千秋万代的大事,政府理应给予足够重视!须知,目前有许多个发达国家的教师工资都远远高于其他任何职业,这一点,中国教育理应学习。

(四)、更新教育人才观念

目前的中国教育的人才观念,也应更新。一是高考,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张卷子定全局,限制了相当多偏才、怪才、奇才的诞生,既然允许创新,允许个性化发展,为何不实行多元化考察人才的多轨并行机制?二是在教师行业内部几乎每年都要举行若干多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或各种大赛,几乎从来没有个什么中、老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长此以往,我们相当多的中老年教师一但评上中高级职称后,也就自然产生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靠岸”思想,就偃旗息鼓地搞点耍耍教学,一直到退休,这就无形中造成教育人才的极大资源浪费。

笔者认为,应彻底改变观念,树立能适应国际发展的全新的教育人才观念。一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制定一些适合偏才、怪才、奇才发展的特殊的人才考察政策。譬如,某个考生只好数学或物理,这一两科可以无限接近满分,就可以让其剑走偏锋,哪怕没通过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允其进入高校相应院系深造。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才是全才,千万不要求全。二是在教育行业内部也要每隔一、二年就要举行中、老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还要善于替他们总结经验,定型技能特色,并逐渐进行校本教学技能的规范化总结和提升,让这些资源在本校乃至本地区的教学工作中发挥巨大启示作用和引领职能,用好用活这一教育宝贵资源。

(五)、更新教育学制观念

目前的中国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一共要读16年书,一个人从6岁开始读书至少要读到22岁才能读完全部学业。这太长了!有浪费之嫌。一是小学完全可以只读5年,高中完全可以只读两年,大学本科也可以只读三年,这样,19岁就可以读完大学本科。记得好像是2003年,德阳二中高二年级选了五十多人去参加高考,结果有一半人考上了大学重本,其余几乎全部都过了本三线。当年该校还挨到了被教育部点名批评的重大处分。这个现象无意中透露出一个信息,高中不用读三年,两年就够了。而好多小学校把自己只读了五年的学生选去考初中,成绩也考得相当好,而不少四年制本科大学的第四年基本上是让学生在任职单位度过的,除了完成毕业论文外,几乎无事可做。所以,事实上本科大学只需读三年就够了,千万别无形中浪费生命。但初中还是应当保持原来的三年制,因为可以将高中的某些基础性知识移一部分到初中来学,让其用三年时间为未来学习蓄势,以便在高中或以后更长距离的学业腾飞!这样,改变过去的十二年寒窗为十年寒窗,让其更快成才。这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短、平、快人才培养的国际大趋势的,是切实可行的。何乐而不为呢?

(六)、更新择校费观念

目前,凡是拥有强大师资阵营的国家级或省一级以上示范学校,都有能力或者挖掘潜力收取相当于正取生数量20%---40%左右的择校生。但具体情况则是政府强行压制这些学校的收生名额,只允许招收相当于正取生5%---10%的择校生,而且择校费用也相当低,每年的学费一般不超过1.5万元,三年不超过5万元。于是,就把这部分初中毕业生逼到了民办学校里去了。在民办学校读完三年高中,一般学费都是每年三万元以上,三年要交十万元学费。这无形中给老百姓增加了一半以上的经济负担。而奇怪的是,有些优秀的公办学校就与民办企业合作自己兴办许多该优秀公办学校的分校,就出现了许多民办性质的怪胎学校。这到底是一种改革、创新呢?还是一种公办学校的怪胎或毒瘤,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事。

为此,笔者认为,应当更新这一观念,允许优秀的国家或省市一、二级以上学校抑或是所有的高中公办学校,招收不大于正取生40%比例的择校生,其择校费(学费)只应相当于民办学校学费的一半,最高不超过70%。最大限度地普惠于广大当地的居民,以解决百姓子女求学难的棘手问题。例如,据说成都市一年有初中毕业生四万六千人以上,但所有成都普高和职高学校招收名额一年也就两万五千人以下,应允许公立学校招收一万人以上的择校生,余下的一万多人再分给民办教育去耕耘,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可以让公办学校尽力挖掘潜力,为当地政府分忧,也可以让公立学校最大限度盘活自己的资源,以减少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和财政压力,更可以让公办教育增加自身造血功能,把自己的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

(七)、更新民办教育观念

民办教育,是我国公办教育的补充,一般是商人投资,依托于有一定名气的优秀公办教育而建立和发展壮大,也有纯粹是由民营企业家自己聘请教育行家里手进行管理,再招收自己的师资力量而自办学校并发展壮大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民办教育都为解决当地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对优质教育服务的依赖而付出过艰辛的努力,因此,各级各类政府一定要予以大力扶持,给予政策上最大限度的优惠。

但毋庸讳言,民办教育是民营企业家办的学校,在商言商,他们肯定要赚钱的。我们不少当地官员总以为民办教育办得非常辛苦,他们是在为当地经济建设出力,所以就无限度地给他们以各种政策的倾斜,造成不少国有资源的流失。这个观念,必须更新!

笔者以为,一是要关心爱护民办教育,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让其良性循环,蓬勃发展,让其与当地的公办教育良性竞争,以促进该地区整个教育的全面繁荣,助推当地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不断地满足当地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服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相关倾斜政策要有个度,例如拨给民办教育的公办教师指标一定要有度,还有个时间周期性限制。比如说,你为当地解决了一千个从小学到高中的招生指标,我就给你解决多少个公办教师指标,以此类推,你的教师职员队伍有多少人以上,我就给你每年解决多少个公办教师指标,每上升100名又多解决一个,因为你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就业压力。但这个时间不能太长,最长应控制在10年内。10年以后,一般不应再解决公办教师指标。不能让太多的公办教师拿着国家的工资替私企老板打工,从而造成国有资源的流失。三是在技术层面上一定要给民办学校予以大力支持,使之蓬蓬勃勃地蒸蒸日上,从而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八)、更新教师公寓观念

目前,中国95%的公办学校都没有免费或租赁费用较低的教师公寓,这简直就是个奇怪现象。试问学校非工厂或公司,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能离得开人吗?所以,当初把教师住房视同于一般百姓住房的观念从根本上就是落后的,也是对教育的极端不负责任的。

我以为,所有公办大中小学校都应免费或以较低租赁价格为每一个教师配备一、二十平米的教师公寓,像大部分民办学校那样为教师提供住宿。这样,让教师才有可能全身心扑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不致于像现在这样,好多公办教师家住校外,为了赶到学校守自习或上课往往要穿越大半个城市,每天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跑路上。这既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及时开展,也让广大教师的家、校往返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当然,这个教师公寓不宜过宽,一般有二十来个平米就够了。而且这种公寓应是国家财产,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教师一旦退休、死亡或调离学校以后,应由国家自然收回。年轻教师可以较长时间留住,一但他们有购买能力时也应鼓励他们在学校附近购买商品房。因为他们是享受了住房公积金的。同时,只要学校提供了住房,任何教师都不应再有任何借口迟到或耽搁学生的课,这无形中还堵住了管理的漏洞。

二、更新教育管理观念观

(一)、更新空降外行行政领导观

韩非子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可见,一个单位的领导应来自于本行业,来自于基层。习总书记在2013年3月也曾引用过这句话,可见它的绝对正确性有多高。但我们的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却有相当多的人是空降其他部门的行政干部来担纲的,由于存在着外行领导内行的严重弊端,相当多的官儿都是瞎指挥,至少是唯上峰,唯地方党政一把手马首是瞻,大都根本不管教育本身的困难,不为教师代言,不为教育服务,只习惯于高高在上,作威作福。此等现象若不加以改变,这个观念若不彻底更新,何谈教育的真正改革?

因此,笔者认为,应在教育立法上写进教育法律,凡是担任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必须是来自于教育战线和教育基层,取得有教师资格证方有资格担任,下到教育局长上至教育部长都应该如此。

(二)、更新教师职称评定观

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中、高级职称,绝大部分名额都被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集团占据了,特别是中学高级职称的名额被占尤甚。但当这些领导集团成员一旦评上职称以后,原来上得有一个或两个班的课的,也就马上丢掉,要么每周上一两节豆芽课(非主专业的主科),要么根本就不上。二是,中高级职称名额一下来,首先是全数被学校领导占尽,其次才是一线教师。三是,职称评定细则不细,有好多学校领导就钻这个空子,例如发表文章加多少分,教学业绩加多少分,工、教龄加多少分,任由某些领导变魔术,以此以权谋私。这个现象应彻底改变。

笔者以为:一是学校领导集团应以领导集团人数圈定,例如,某个学校领导集团共十人,全校教师100人,共110人。若该校共有高级教师只占教师总人数的30%,那么领导集团中高级教师的比例充其量只能为教师的一倍,即60%,即6人,不能全让他们把学校高级教师的指标如数占尽了。二是,凡是男没年满60岁,女没满55岁的高级教师,都必须硬性规定,起码上两个班的本专业主科,而同时担任领导的也必须上一个以上班级的本专业主科,否则,一旦不上主科或周课时低于八节者,则应天然取消高级职称,并停发高级教师待遇。须知高级教师是学术职称,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业务精英称号,而不是可以任人斩获的肥缺。三是职称评定的细则还要精细化,减少以权谋私的空子。四是各级各类学校应留不少于10%的名额给即将退休但一直未被评上高级职称的第一线教师。

(三)、更新中高考阅卷理念观

据笔者了解,目前的中高考阅卷场相当的混乱。一是组成人员的阵容混乱。有相当多的阅卷组成人员成分相当复杂,有组织院校的自己的教师、自己的关系户、自己的研究生,有的甚至是自己院校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地市州教研室科研人员,其余才是教学第一线教师。由于阅卷人员缺乏资格审查,组成人员的科研素质、评卷素质部分招人诟病,因而阅出来的质量可想而知,它的公信力往往很低。二是阅卷的标准太过统一,一把尺子(只有一把尺子)量到底,埋没了相当多的超标准答案,也埋没了不少奇才。此风必纠,观念必新。

因此,笔者认为,一是阅卷教师资格必须严格审查。没有相应学科的相当级别的教师资格者不准参与阅卷工作。所有承办阅卷的院校应当派出自己院校的精兵强将(至少是讲师以上职称)组织或参与阅卷。应杜绝所有研究生及在校大学生阅卷,更应取消关系户阅卷。阅卷人员应由承办院校的大学教师,各地市州教研所科研人员和中学一线教师组成。它们的科学比例应是:2:1:7。中学一线教师应最多,一是他们最有发言权,二是以便训练教师队伍,让他们明了教学成果的终端检测的标准、尺码以及注意事项,从而有利于各基层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也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中、高考考试分数的公信力。二是试题答案标准的制定者应尽可能提高标准答案的科技含金量,应充分考虑答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还要充分考虑答案的多元性,多样性。特别是理科答案多元性与创新性,文科答案的深刻性与审美性。每年的中、高考,都应注意发现发掘这些新奇答案的创造者,并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一定要竭力鼓励创新!更一定要有奖励创新的机制!光高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高考阅卷这是个多么容易发现创新型人才的美丽窗口,却被我们忽略了!好令人心痛啊!

当然,这种创新应由省级以上的相关专家组集中组织评审,不能由某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它的科技含金量一定要高,评出来的获奖考试的答案一定要经得起大众的检验和科学的考量!

(四)、更新教师工作量的制定观和落实观

目前,在不少学校,教师工作量都是乱的。例如,高中语、数、外教师的工作量,有的学校是每周语文6节、数学8节、英语6节,有的学校又是语、数、外都是8节。但不管多少节,一个教师每周上两班语文或数学或英语,每周至少上12节正课,5-7节自习,这是天经地义的呀!这才叫满工作量,也才能拿满工资呀。可是不少学校却因为有的是官太太,有的是关系户,有的是领导干部,于是就每周只上三五节课,甚至更少,还职称评得高高的,工资级别拿得高高的,好多时候甚至来学校走一圈,一周上几节豆芽课,就交差了事。这简直岂有此理!这种现象必须得纠正,这种观念坚决得改!

因此,笔者认为,不管你是哪一级哪个学校的教师,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教师,你拿了人民的钱,你得为人民服务,你得干工作,干足量工作!你绝对没有资格占着茅坑不拉屎,更不能尸位素餐!国家应颁布这样一条劳动法令:小学教师每周上课应不少于两个班语、数、外,课时节数应不少于20节,初中教师应不少于两个班语、数、外,课时节数(含自习)应不少于18节,高中教师应不低于两个班语、数、外,课时节数(含自习)应不少于16节,而其他学科教师应参照语、数、外教师工作量作相应规定。杜绝尸位素餐现象发生,同时,只要工作量不够,国家就应当立即把工资降下来。国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考核监督机制。当然,这里面有个老年教师工作量的问题。凡是年满50岁的女教师,年满55岁的男教师,工作量可以减少10%左右,如果身体有病,可以经县级以上人民医院检查认定,确实不宜满工作量工作,也可减少10%-20%,否则,就应减半发放工资及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方能调动全员教师的积极性。

(五)、更新教育内部经费管理理念观

现在,不少学校内部的教育经费管理纯粹就是一本糊涂账,但只要该学校把账目做平了,没有出现大的经济漏洞,上级主管部门也就听之任之。只要基本风平浪静,不出大乱子,不出大的安全事故,上级主管部门也就乐得平安,你好我好,免得扯烂皮袄,得过且过,也就过了。殊不知,这样一来酿造了好多腐败的温床!这个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实在应该更新得了!

笔者以为,教育部门特别是教育局级以上管理部门,应成立一个专门的教育稽查股,负责每期对下边学校的全部经济往来账目进行全盘清查,一是严防国有资源的流失,二是严查以权谋私,三是严查分配不公,四是严查多吃多占。再就是从教育部直至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官员财产来历不明审查机制,彻底封住腐败的天窗,真正还教育一方净土,从根本上清洁学校管理人员身上的秽物,彻底理顺教育内部的干群关系。但同时应由财政出资适当加大对教育内部管理人员的奖励力度,并且明确哪些升学奖,哪些考核奖、质量奖、达标奖是直接奖给班子的,或奖给校长的,不要牛背上打屁--两不分明,人为造成一些不和谐因素,从而影响教育内部的干群关系,进而阻碍教育的良性优质发展。还有就是要时常教育我们的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人员,告诫他们要全面树立清廉执政之风,更要告诫他们向北宋大儒张横渠学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争当一代清官廉吏,争当令教师崇敬的廉洁好官。不过,也应同时相应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行政领导干部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加大关心、爱护,促其发展的呵护力度。这一点,还应学习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用严酷的法律和制度迫使他们不敢贪,无法贪;用优厚的福利待遇令他们不愿贪,不必贪。

三、更新教学内容理念观

(一)、更新教材课程观

我们今天的大、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主科教材及课程,经过国家几十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较为科学与合理了。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够完善,不够十分的科学与合理的弊端,这个理念也应更新了。

我认为,除了现有课程外,应从幼儿园增开少儿礼仪学,少儿关系学,少儿心里学,在小学阶段从不同年级分别开设小学生礼仪学,小学生关系学,小学生心里学,小学生理财学;在初中及高中阶段分别开设:中学生礼仪学,中学生关系学,中学生心理学,中学生理财学,中学生抗风险学,中学生抗抑郁学,中学生爱情学,中学生生理课程,中学生抗挫折学;而在大学阶段则应把中学阶段的课程一律换成成人性质,还要增加两门学问,一门叫做家庭关系学,另一门叫做做人处世学。开设这些课程时,一是可以分期,分阶段开设,每周有一两个课时即可,不必要过多增加学生负担。二是不必进行考试,当然也可以简简单单地测试一下,让学生见识见识,初步掌握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就行。我坚信,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一是可以把古今中外的一切教育资源用好,用够,用到尽善尽美,二是可以全面科学地打造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的健全人格,从而铸炼他们的健康个性,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长治久安。

(二)、更新家庭教育教材观

目前,我们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几个国家有一套孩子从幼儿园至大学毕业的完整的可供家庭教育使用的合理有序又科技含金量极高的教材,所以说与其说是更新观念,倒不如说是从现在起就应该确立这个观念。

笔者以为,应该分为幼儿、少儿、青少年(花季)初中、青年(雨季)高中,成人(大学生)等五个阶段,为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编一套完整的可资教育的教材,这套教材一是要教育我们的家长,如何科学合理地育儿、育好儿。二是要教育我们的家长自身应怎样作好家长,作好孩子的人生导师,作好孩子的人生引路人,作好孩子的成长同路人和见证人、哺育人、护持人。三是这套教材既要有极高的人文哺育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心里辅导素养,更要有极高的科学普及素养、智慧培育素养、成长启迪素养和职业铸炼素养等等。四是应由国家作出必要的规定,在孩子成长的这五个时期,我们全社会的每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应当至少读完这套教材,然后由国家教育部利用央视开设的某个频道作好全国性的远程教育辅导,作好各位家长的奶妈。

可以说,现目前我们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家庭都缺乏这样一套育儿教材和自己怎样同孩子一起成长的教材,我们的绝大部分家长都经常在茫然和无奈中一起熬过了与孩子成长的岁月。也可以说全社会强烈地呼唤着这样一套教材的问世,无数家长翘首期盼着这套教材的降临人世。我们的人教社为何就不能满足人们的这一基本愿望呢?更何况,它更是助推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强力助推进器啊!

(三)更新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观,充实全部学校的图书馆

目前,我们的绝大部分学校图书馆几乎都只是摆设。据调查,从本世纪开设,我们的不少高中学校都由国家给予一定经费,配备了一定量的图书,但仍然还远远不够。最近网上公布的一个数据显示,中国人2016年人均只读了八本书,这个数目应只排名在世界五十名以后。而且,我们民族愈来愈浮躁,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读一点书的人愈来愈少。究其根源是我们的所有学校图书馆几乎都没有基本可读之书,我们的孩子在他们在校期间是求知欲最强的时期,他们十分想读书,但却没有足够吸引他们的书可读,也没有能让他们好好读书的时间。成天被题海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许许多多本来应在学生时代就该读完的宝贵书籍,一是他们的家长不愿意为他们买,二是有许多家长不知道该买什么书给他们读。我们的国家每年花上几千个亿来解决许多困难学生的费用,为何不可以每年再花一笔钱来装扮和充实我们的学校图书馆?

因此,笔者特建议,国家每年至少应花上千个亿来充实我们的学校图书馆,特别是要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多多地走进校园,既让传统文化成为充当铸炼我们民族思想品质的精神熔炉,更应让传统文化充当熏陶我们民族美好心灵的美丽香草,还要让要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民族提升综合素养的营养品。

同时,每周应让我们的学生上一节读课外书的读书课,再忙都要读,任何学校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孩子们的读书时间和读书权利。还应在各级各类学校不定期地安排一定的读书竞赛活动,读书书评征文活动,读书心得评选活动。这样,既能让孩子养成一种认真读书、个性解读、深刻参悟的终身受用的读书习惯、读书美德,又能让他们吸收营养铸炼品质、助推成长,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祖国需要的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

(四)、更新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观

我们国家近二十年来一直在大张旗鼓地鼓励创新教育,最近几年国务院一直在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民“双创”活动。这些举措无疑是有益于我们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的。但是这里存在着两个误区,而且最主要弊端是不落实。一个是对学生的创新光有鼓励,未见落实;二是对教师的创新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个观念值得彻底更新!

一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学校要大张旗鼓地加以培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当中闪现出来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我们应善于捕捉,更要善于利用好表彰与奖励的武器,助推他们在创新思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里需要建立有这种科技含金量极高的奖励机制才好使。为此,笔者建议,第一,可以在各级各类学校每期举行一次创新思维成果展示,这些成果可以是数理化生的某个精妙题解,可以是帮助同学走出人生困境的很有创新思维的某段谈话,也可以是某个科技小发明,还可以是某个较为奇特的奇思妙想。这些应由政府出资给予奖励。第二,在每年的中高考中以奖励考分的形式奖励考生。如对满分作文为啥不可以另外再加100分予以奖励?请问,那些高水平的满分作文,我们有多少即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天字号大作家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和情景下写得出来?为何要如此吝啬?这难道不能算创新?

二是可以大张旗鼓地奖励我们的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第一,可以每期都由政府出资奖励那些具有创新思维元素的好的教育方法,好的育人方法(以个案说话),以及好的解题思路,好的解题技巧和具独特视角的思维模式等。第二,要在教育战线常年评选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品质的学生所作出的发明创造成果,更要重奖他们的指导教师!

三是要大造声势,使“双创”意识在教师头脑里生根,更要在学生头脑里生根,还要助其发芽、开花,结出发明创造的惊人成果。

四是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作为评中学高职的一个必要硬件。若你本身没有具有创新思维品质的教育教学成果,或没有经得起检验又属于自己独创的教育教学方法,且又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品质的学生,你凭啥评中学正高职称?

一定要通过这些活动,把“双创”的意识张扬到极致!毋庸置疑,国家若真这样作了,可以断言,它必将有效地催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后辈儿孙的更多创造发明成果的问世。


综上所述,便是我对本文标题所揭示内容的较为全面而又啰嗦的看法,洋洋万言,不怕赘述,只求一吐为快。期望大方之家不吝斧正为荷,当不胜感激!



 


上一篇:对标示范 查找差距
下一篇: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
时间:2017/5/2 15:48:40      阅读:1066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