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说到贵族精神,首先想到的是有钱人,因为一般人以为富翁才叫贵族。他们拥有大量财富,吃穿住行极尽豪奢,好像身份很高贵。这和我今天要说的贵族精神是大相径庭的。新文化时期批判的孔子身上的“奴隶主贵族的奢靡之风”实际上也是对“贵族精神”的最大误会。
且看看孔子塑造的贵族精神的真面貌:
孔子承前启后,将中国文化在他之前的五六千年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形成了孔门教学的六门教材。他们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六艺。这六种教材,诗是对上古文学的总结。书十对上古历史的总结。礼是对上古人伦的总结。乐是对上古艺术的总结。易是对上古科学和哲学的总结。春秋是对上古及当时政治外交的总结。通过这六门教化,孔子要培养的是具有六种完美人格的君子,这些完美人格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贵族精神”。
这样人格的人具有文学家的才情、历史家的渊博、外交家的仪容、艺术家的深情、哲学家的深邃、政治家的谋略。可见,孔子作为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是至美、至真、至善的!
近几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步步深入,对六艺之学越来越膺服。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在体制内教育所受的十六年的教育,是多么地浅薄。因为它充满功利性,没有完成人格的塑造。因而在而立之年开始,恶补以上六门教育,希望能弥补作为一个中国人所缺失的教育,也希望自己身上能有一些真正的“贵族精神”!
于是我开始期望身边那些有钱人,能成为这样的中国“贵族”,他们不仅物质上富有,精神上也尊贵。
有钱人倒是遇到了一个。
一次接女儿晚自习,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车辆。我的车被挤在中间,左边是缓缓移动的车流,右边是一个停在路边的奔驰车(开奔驰车接孩子,足见其富有)。我担心堵车耽误大家时间,于是稍稍往右边移动,不想轻轻檫上了那辆尊贵的奔驰。为了不堵车,我伸出头来对呵斥我的女主人解释“先让我停在路边,免得堵到后面的车流”。她大声怒斥,以为我要离开。等我车停好,下来听候她的处置。她一直心疼自己的奔驰,喋喋不休地夸张着她爱车的伤害——其实就是一点点漆面的擦挂。可是女富人不依不饶,一直抱怨我。我也就没有道歉的心思了。只是跟她讲,怎么赔偿,让她开价。她最后说要到四S店维修之后,发票给我。我看得出来,她还是不信任,怕我赖账。我当面给她打电话,留下了电话号码。四天之后,她打电话来,说要1400元。我二话不说,约好时间,把钱给了她。她也没给我发票,说是要报账。我也没想那么多。心里还是希望她能改变主意。可是,她没有。
这事就这么结了。也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也不愿意提起这个。是我自己的教训么?其实我心里很别扭。我一直在期待,她能从轻“处罚”我。我以前遇到这样的擦挂,一般都是自己解决,没有找过别人赔偿。我期待她也能这样,或者少收一点钱,稍稍处理一下。可是她硬是把整块后板都换了。1400元,确实也伤了我的心。因为,我对她的态度,是首先将她作为一个“君子”来对待。而她对于我,一直是怕我不守信,先是怕我跑掉,后是怕我不赔款。我用实际行动,让她消除了疑虑。因为这个“信任危机”的时代,实在需要提倡诚信。我以为我一次次的守信,能唤起她对人性认识的改变。我希望用1400元买到她的信任,虽然以后我们再也不见面,我仍然痴心妄想着她是我遇到的“贵族”!
此事就此画上一个句号。
最近读了春秋公羊传中的《宋人及楚人平》,不禁又联想到此事。难道我们这个时代,信任的缺失,贵族精神的没落,竟然连春秋乱世都不如?
彼事发生在鲁宣公十四年,宋楚交战,楚王派司马子反到敌方去探情报。子反和宋将华元的对话,是一段典型的贵族精神,君子人格的外交谈话。
子反直接问华元“子之国何如?”,你们国家现在情况怎么样啊?华元也坦承交代“惫矣!”,情况很糟糕。而且还详细介绍了怎么个惨状:“国人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这可比今天的伊拉克还惨。交换孩子吃,还用尸骨做柴烧。战争对百姓的伤害,让两位大将都不忍。
当子反问及华元为何将实情相告的时候,这段对话就更显示了“贵族精神”。
“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这既是华元的外交策略,也是贵族精神的真情流露。他首先将对方当做君子,所以以诚相待。而且深信,君子都有恻隐之心,不会为了少数统治者的贪心,而伤害无辜的百姓。
果然,子反是真君子。激发了他的“不忍人之心”。子反也将自己军队的实情告诉了华元“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尽此不胜,将去而归之”。楚国军队也只能支持七天。
如果按照兵家的观点,这两个人都是患了大忌,因为兵不厌诈。他们都把军事机密告诉了敌方,如果对方不是君子,这场血战就避免不了。
宋及楚平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即便在礼坏乐崩的春秋乱世,君子人格和贵族精神,依然在战乱中熠熠生辉。此精神虽然为谋略家所不齿,但却被后人代代传诵!
春秋历史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的《左传》老师,在讲解时,无数次提到:“此中华之贵族精神也。”哪怕在战火中,危及到生命,精神也要坚守!
读春秋,读儒家六艺,我越来越坚信,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是永恒的,是值得坚守的!哪怕这个世上“流俗众,仁者希”。只要还有中国读书人,还有儒家文化传承人,中国人之精神,贵族之精神就不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