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现状
一是在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各县(市、区)均建成了特色产业,如优质粮油、蔬菜、晒烟以及中药材、茶叶、猕猴桃、生猪等等。二是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方面,出现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三是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方面,有国家级和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四是在“三村一品”及名牌创建方面,涌现了一大批全国“一村一品”统计调查系统基础信息数据采集点,打造出了一大批全国、全省的知名品牌,如“中国名牌产品冰川时代矿泉水、四川省名优产品恒源牌菜籽油;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全国食用菌优秀生产基地县、中国雪茄之乡”等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规模不大。当前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国12135家,其中四川省有60家,德阳市仅有1家(中江县的逢春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全省589家,其中德阳市共24家。同时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还存在管理方式落后,不适应现代管理经营理念。
二是农业生产基地特色不鲜明,档次不高。全市基地与农业龙头企业的联系普遍是松散式的,非实质意义的订单式;同时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能达到“千斤粮、万元钱”标准的基地少,部分基地还存在土壤物理、化学构成不能适应有机、绿色农作物生产的问题。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管理不规范、机制不健全。总体规模比较小,同时还存在利益联结机构不紧密、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四是“三村一品”及知名品牌不多、知名度不高。全德阳市共有4个有机、31个绿色、90个无公害和3个农产品地理标识,但是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还很不够,品牌与农民增收的直接关联度不大。
五是产村相融程度不高。
六是三农人才匮乏,社会资金注入少。全市三农人才严重匮乏,农业专业人才、农口干部严重老龄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力量弱化,人才断档严重。另外在农业项目的社会资金注入非常有限。
三、对策及建议
一是明确目标,强化规划。在全市范围内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创建工作;同时编制或进一步作好已编制好的规划的延续工作,不得随意调整;二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龙头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含)的,按该次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补助总额不超过100万元,真正推进促农增收。三是加大农民合作组织奖励力度。对新获得部(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称号等的给予奖励;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林地林权入股新成立农民合作组织,且入股入户、入股土地面积、符合政策的给予奖励。四是鼓励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建议市委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职业农民集中成片流转土地,根据规模大小出台奖补政策。鼓励新型生产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业行业技术,抓好示范区建设,促进优良配套,并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对特色种养殖发展予以扶持,实行项目竞争和管理制,对面积达100亩以上,养殖业固投到50万元以上且在竞争中胜出的项目给予补助。五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的保护 ,鼓励注册区域品牌,扩大知名度。六是在全市大力营造抓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氛围。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在全市开展示范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及相关政策的宣讲,提高市民认识,加大产村相融的宣传力度;将此项工作纳入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目标考核工作,加以统筹谋划和探索。六是加强农业干部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入专业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