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理论学习 >> 思想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作者:张辉平   

通过近期的不断学习,使我明白了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模范带头作用,在思想上定位准确,在信息量成爆炸状蔓延的今天,要分清哪些文化更有代表性,哪些文化适合我们。我们必须清楚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这些人最重要的是完成对文化的传承,而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但对于某些利用传统文化通过歪曲历史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一些做法我们需要提高认识,避免犯自由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

一、对意识形态的认识需要加强

面对现在多元化社会,我们对外来文化不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还要避免民族意识狭隘的错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让我们明白自己的信仰和我们都想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虽然不同时期我们的任务会有所不同,但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变的,对于我们的政治理想,行为准则,这些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核,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正能量,并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虽有不同,但我们要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对于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我们更要权衡利弊,妥善处理。

二、要正确定位自身的社会位置

作为一名盟员,进一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握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规范行为方式,以实际行动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自己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肩负着将这一主题传播并落实下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深入人心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为此,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让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信仰。在思想和行动上要达到新的高度,必须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在思想和行动上要始终与中央要求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主动学习,积极开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讨论进一步坚定信仰。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化解负情绪,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在思想和行动上要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为实现工作目标、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是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行为准则。让核心价值观成为行为规范,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各种思想交流活动,深化思想交锋,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面价值准则,树立正确导向,澄清模糊认识,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最后是让核心价值观成为梦想之舵。在工作实践中强信念、强作风、强品格。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坚韧执着的精神品格,强作风、讲信念,扎根教育、不断的汇聚正能量,不断增强凝聚力,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最好的氛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形象,树立标榜,践行职责的具体体现,是用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三、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盟员,在工作中必须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坚定信念、履行工作职责。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弘扬主旋律,注重文化熏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在主题教育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既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通过文化传承更好地滋养群众心灵、陶冶道德情操,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工作目标的实际行动。还要在工作中注重宣传最美人物、最美事迹和最美精神。要通过释放正能量是全社会形成争当践行核心价值观模范的良好局面。同时,要找准宣传教育同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树立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引领学生前进的风向标。

通过本次学习不仅使我个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每个人可以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坚定前进的信念,并矢志不渝向着最终目标前行,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梦”的实现就在不久的将来。

 


上一篇:人大学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感念财政情 扬帆“中国梦”
时间:2014/10/8 11:46:03      阅读:2135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