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一个缺乏知识的人、民族、国家,都将被二十一世纪所淘汰。然而我们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以上,农村中小学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的比例是75%。因此,怎样办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如何服务农村,是一个方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各方面发展的大问题。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今农村学校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字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个人认为目前农村的学校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中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的配备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中小学相比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善,图书馆的书记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2、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农村中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育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使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而且也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夫办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体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个多的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一样,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实际的教育走得更远了。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体美等课程虽然开设,但是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从统计数字看,小学适龄入学率为100%,但进入初中、高中,而进入大学的人数仅为3%,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初中、高中、或是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最终都要回到农村。
4、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撤并村级小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的上学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中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他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中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育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1、拓宽农村学校投入来源渠道。
国家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财政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应当承担的份额,保证对义务教育投入渠道的稳定性,保证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在整个教育投入中应占的比例,解决城市义务教育投入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不均衡问题;建立农村控辍基金;鼓励民间投资助学行为,拓宽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因教育投入不足造成的农村学生辍学问题。建议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投入法》,真正体现控辍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国家行为。
2、鼓励优秀教师下乡支教。
把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贯彻执行第三次全教会关于“各地要制定政策,鼓励大中城市骨干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或兼职,中小城市(镇)学校教师以各种方式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加强农村与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才可聘为高级教师职务”的政策。
3、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及各种待遇。
抓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对学校基础教育而言,要确保农村中小学的校舍与教学设备、教师编制、课程设置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兑现教师的工资,保证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彻底解决民办教师转正问题,规范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制度,为他们的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城、镇优秀教师轮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制度,鼓励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4、增加投入力度,保证农村学校发展。
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在农村中小学逐步推进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离《教育法》规定的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提高全民素质与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出发,教育经费预算仍需向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倾斜,建立起义务教育由公共资源负担的原则框架。这样才能杜绝义务教育普查中弄虚作假现象,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中小学要有紧迫感,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素质教育。
经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现在我国农村的教育问题不容乐观,无论是在教育经费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农村问题是国家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教育大国。全国13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全国80多万所中小学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两亿多名中小学生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教育最贴近于“三农”,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最直接的力量。促进教育与经济结合,推动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所以要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实行农科教、经科教结合,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