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两会提案
关于加快德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民盟德阳市委在德阳市政协第七届二次会议上的集体提案)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十二五”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是德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案由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意义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走向经济复兴的选择和重点。美国提出今后10年内将投资1500亿美元,重点发展混合动力型汽车、下一代生物燃料、洁净煤技术等,力争使美国成为世界新能源产业的领导者。欧洲决定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英国制定了“制造业战略”提出要重点发展低碳汽车、生命科学和医药及尖端制造业。法国政府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用于能源、汽车、航空等战略企业投资。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是前所未有。我国计划到2015年,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二、德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德阳因工业立市,以工业强市。在建市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以机械、食品、化工三大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带动了德阳工业经济和全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想要继续保持德阳经济发展优势,必须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建市以来,德阳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三,工业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但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的。一是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全市如今几乎濒临无煤可采;磷矿石生产量从最高的1994年近650万吨/年下降到目前的300万吨/年左右,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六大高能耗行业能耗占全部工业能耗的71%,但是完成的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的25.3%。二是高度依赖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低成本投入。30年德阳人均GDP增长了62.5倍,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41.4倍,工资增长低于经济增长。三是高度依赖投资,建市30年,德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4400余亿元,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9%,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特征明显。在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依托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地位正逐步丧失,加之劳动力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德阳要实现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的举措就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建市以来,德阳逐步形成了以二重、东汽、东电、川油宏华、什邡烟厂、剑南春、蓝剑饮品、宏达、龙蟒、金路10大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机械、食品、化工三大规模化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德阳经济的大发展。但是2008年,由于汶川特大地震的破坏,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的波及,三大产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三年灾后重建,食品、化工两大行业生产基本恢复达到2007年的水平。机械行业受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近两年企业订单明显下降,部分配套小型企业几乎停产或半停产,生产逐年减速,生产总量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由2007年的46.9%下降到目前的31.5%,利税总额比重由47.1%下降到22.4%,机械工业在德阳工业中占据半壁河山,影响巨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象突出,对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优化和调整德阳工业产业结构,增强工业发展活力迫在眉睫。
    (三)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德阳工业长期依靠机械、食品、化工三大传统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格局,在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压力与日俱增。据对全国和四川近年工业发展领先、工业化率提升快的地区观察分析,全国的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省内的成都、资阳、遂宁等地市近年都是依托汽车、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强劲发展,带动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全国部分省市区及市州近5年工业发展情况
 
地区
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
工业化率(%)
2007年
2011年
2008年至2011年均增长%
增速排位
2007年
2011年
2011年比2007年±百分点
增长排位
绝对数
绝对数
(全国)
吉林
2170.7
4907.7
18.1
9
41.1
46.6
5.5
7
安徽
2810.0
6979.6
19.1
5
38.2
46.2
8
1
湖北
3451.6
8565.6
19.0
6
37.4
43.7
6.3
5
湖南
3397.7
8083.3
18.5
8
36.0
41.2
5.2
8
重庆
2004.5
4690.5
20.6
1
42.9
46.9
4.0
11
四川
3921.4
9491.0
19.7
3
37.1
45.1
8.0
1
(省内)
成都
1143.9
2610.8
19.6
16
34.0
38.1
4.1
19
德阳
334.2
632.5
14.0
20
51.5
56.6
4.1
19
广元
55.4
155.8
21.9
12
26.2
38.6
12.4
6
遂宁
103.8
265.6
25.2
5
34.5
44.0
9.5
14
内江
167.8
497.2
23.1
9
44.6
58.2
13.6
4
乐山
222.2
534.3
20.3
15
49.4
58.2
8.8
15
资阳
147.4
420.0
23.8
8
39.1
50.2
11.1
9
    德阳由于新兴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增长带动力不强,工业发展逐年减缓,2007年至2011年年均增速14%,居全省第20位。工业化率由2007年的全省第二位降到第六位,工业化率提高4.1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省第19位。重振德阳工业发展的优势,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三、德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德阳工业生产体系较为完备,生产基础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基础条件。
    (一)优势突出
    1、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合力已经形成
    一是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年又下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德阳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列入“十二五”工业发展的重点,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市财政设立了1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500万元中小企业科技投资补助资金,1000万元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教育专项资金和2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纳入了市财政预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三是德阳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列入国家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试点城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科技兴贸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2、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
德阳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工业产业门类较为齐全,35个工业行业全部覆盖,其中26个行业的年生产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7个重点领域都有涉足,工业制造生产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具备数量众多、水平突出的科技研究人员和配套要设施齐全的科研机构,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人员1.75万人,其中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0.77万人,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补贴专家133人,国家、省级优秀专家70余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市技术中心77个。有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几何量计量核定站”,二重大型铸锻件模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石化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技术机构。
    3、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我国加大高速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核电、风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汽车、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撑。尤其是随着我国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的份额已达到15%左右,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需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在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制约德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
    1、体制性障碍较为突出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体制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因素。从国家层面,一是政府管理考核带来GDP的过度关注。各级政府通过减免土地出让费,提供财税优惠,依靠大量投入加快产业形成,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二是新兴产业存在多种行政壁垒和市场垄断,如民间资本很难进入电信、广播、电视等领域。从地方层面,德阳6县市区中有5个扩权强县,行政管理权限的分散致使市县难以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不能有效形成合力发展。产业同构、产业布局较为分散,目前,德阳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旌阳区、广汉市,其余四个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的比重在2%-6%之间。
    2、政策扶持不够系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国家、省、市虽然都出台和制定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文件及专项规划,但仅停留在宏观政策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种知识、智力、信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和新产品市场投入阶段,需要具体的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财税减免与补贴、产业融资信贷政策支持。德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够全面系统。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德阳近年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11年政府在规上工业企业落实相关政策的科技资金6.1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6%,与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仅在局部有突破,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科技开发项目600项,其中R&D项目仅占10%。自主知识产权少,2011年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619件,仅占全省的2.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少,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品大多只是“德阳制造”,“德阳创造”凤毛麟角。
    4、规模小发展缓慢
    2011年德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63户涉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410.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9.0%,增速也低于全市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2012年生产仅增长4.5%)。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技术产业增速达到50%以上,其他产业的增速均低于20%。企业生产规模达到3亿元以上的仅有16户。德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骨干企业少,优势产业不突出,发展较为缓慢,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力不强。
    建议: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德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30%以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市场化,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组织、构建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统筹规划。政府的正确定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结合德阳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科学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细化各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及发展措施。同时加强对县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筹规划,加强产业区域引导,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且区域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完善政策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强有力的产业和财政政策扶持,产业政策是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采用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在实施行政性政策支持的同时积极推行竞争性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加速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设立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试验、重大产业技术改造以及产品市场化推广给予财政扶持。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采用标准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建设。引进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到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海外上市,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规模。
    (二)加强创新,建立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战略性新兴技术研发力度,以优化制度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德阳大中型企业、国家、省、市技术中心,研究院所的科技研发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开发联合科技攻关,构建以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引导机制、协调机制“四位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加大科技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与试验发展,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技术优势。
加强人才培育。创新人才培育模式,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方式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双向交流合作,联合培养企业适应型高端人才。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扶持力度,鼓励高职学校与企业建立联合培育机制。采取现代股权激励方式培养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发挥专项人才基金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作用。
    (三)突出重点,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突出重点。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产业发展特点,科学规划近期、中期、远期各阶段发展重点,分步有序推进各产业的发展,近期应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尽快建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对加快德阳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关键和重点,要尽快确定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其做大做强,以企业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相对于传统产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经过技术改进,核心技术和适应技术应用,组织管理创新后,传统产业也可直接转型升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德阳传统产业特别是现代先进制造业优势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短时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法取代其地位,在较长时间内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并存发展,要在稳定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努力实现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上一篇:关于兴建生物质发电厂促进节能减排的建议(民盟德阳市委在德阳市政协第七届二次会议上的集体提案)
下一篇:关于加大德阳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建议(民盟德阳市委在德阳市政协第七届二次会议上的集体提案)
时间:2013/1/10 12:02:51      阅读:2092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