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两会提案
关于促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民盟德阳市委在德阳市政协第七届二次会议上的集体提案)
   

     市委、市政府为大力实施教育兴市战略,高度重视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全市各县(市、区)客观条件差距较大,义务教育县域内发展还不均衡,差距仍然明显,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已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案由
    1、“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配置”问题。在理科教学中,必须用实验来引出、贯穿知识点或引导学生对结论有形象直观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性工具。但是目前,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城乡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异。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县内的学校实验设备器材严重缺乏、陈旧老化及供应不足,现有的实验器材和设备数量也相当有限,种类偏少,而且70%的器材和设备陈旧老化已经不能使用, 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实验室45%的原有器材与教材不配套,不能正常开展教材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实验效果差以至于使学生感到实验课收效甚微,占据40%的教师不愿做实验,只是在课堂上“讲实验”,学生课后“背实验”,因为实验数据多与应有现象背道而驰,更加迷惑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做实验还不如不做实验。  
    2、“师资队伍建设不均衡”问题。教育源动力,在于教师。当前学校之间的差距,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师资配备上。师资的自然流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待遇,省、市一级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教师的素质、待遇均有很大的差距。以中江县三所高完中教师待遇为例:一是绩效工资尚未兑现,二是德阳市其他县市从2009年1月起给每人(事业单位职工)每月300元的灾后生活补贴尚未兑现,三是高完中教师保留津贴和第十三个月奖励工资尚未兑现。加之受物价、住房等问题困扰,使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安心工作,导致边远学校和一般学校无力引进和留住优秀教师,严重阻碍了师资水平的提升。而师资配备的不均直接导致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均衡。当前,我市面临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和结构性缺编等突出问题。一些学校教师的学科、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技能等出现结构性缺编,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学校在学生家长眼中形象不佳,声誉较差,让学生和教师再外流,形成恶性循环,更加桎梏地区教育的发展。
    3、“学生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问题。由于我市校际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使得众多学生和家长对“择校”趋之若鹜。尽管热点中小学的划片升学范围越来越小,但其班额人数仍居高不下。据调查,有的热点小学班额高达80人,有的热点中学班额高达近70人。有的学校还须交一定的择校费,每年要求“择校”的学生依然爆满,有的学生甚至要“托关系”、“批条子”才能进入重点学校、重点班读书。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部分学校招生数量锐减而被迫撤并,以中江县村、镇小学为例,从2007年至2012年,学校数量由原先的297所降至100余所。其中因为学生大批涌进城市致使当地学校招生困难而撤并的占50%;因师资配备不齐,结构性缺编严重,无法正常教学而撤并的占20%左右;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减缓人口数量减少而撤并的占30%左右。学校的减少又进一步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普及教育的满意度,也影响了我市教育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以上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于历史上投入的不均衡、同级同类学校在管理上不能坚持同一性与统一性并举的原则、师资和生源质量的不均衡以及“重点中小学”制度,广大群众对教育公平的追求越来越高等原因造成的。
    建议:
    1、确立并贯彻科学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均衡发展不是限制或削弱优质学校的发展,也不是搞“一刀切”,更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性政策。解决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市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认清我市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现实,树立“大德阳、大教育”观念,增强责任意识,转变教育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和规划基础教育发展战略,按均衡发展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最终实现各区域、各学校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2、进一步推进“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经费保障是关键。各区县政府应该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力度,推进“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并切实保障改造经费主要应用于校舍建设和修缮、设备的购置上。二要保障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参加 “国培”、“省培”等高水平培训,推进教师新一轮全员培训的硬件投入。三要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机制,增加教育投入总量,提高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加强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投入,确保每一所学校均能正常开展大纲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四要坚持教育规划与教育投入同步进行,对于同一区域内的教育投入,要做到同级同类学校均等安排。五要统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等重点建设工程,切实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六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义务教育保障体系,确保所有适龄儿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残疾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3、建立健全校长和教师流动制度,从人力资源配置上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校长和教师智力资源的调配要打破校际壁垒、合理流动。一是积极推行校长和教师轮换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名校校长和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工作。二是在教坛新秀、名师评选中要对薄弱学校予以倾斜,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发挥名师资源的幅射和带动作用。三是调整现行的分配政策,制定全市统一标准,实现同级同类学校同工同酬同待遇,以控制教师的非正常流动。
    4、杜绝非理性生源竞争,确保生源均衡。一要弱化初中学校校际间的应试竞争,合理引导初中生源流向,逐步遏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倾向,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二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把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及一般高中的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本着“兼顾特色,同级均等招生”的原则安排普高的招生工作,以此逐渐淡化人民群众的择校意识,以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入学”的政策真正得以实现。
现。
上一篇:关于加大德阳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建议(民盟德阳市委在德阳市政协第七届二次会议上的集体提案)
下一篇:关于健全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建议(谢黎)
时间:2013/1/10 11:58:21      阅读:2414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