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关于重新科学设计垃圾分类的建议
作者:曾资鉴   所属支部:市区支部



民盟盟员、北京盈科(德阳)律师事务所律师曾资鉴反映我国现今垃圾分类处理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我国现今垃圾分类的处理能力与运行现状

截至2024年底,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达116.6万吨/日,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确认为全球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最高的国家。这一数字超过了“十四五”规划目标(80万吨/日)38.75%,也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全国焚烧厂数量超1,010家企业,2,172台焚烧炉,但实际负荷率仅约60%,即有40%产能闲置。

二、我国现今垃圾分类处理出现的问题

1、分类标准“各自为政”,缺乏全国统一性

四分法 vs 三分法: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约80%采用“可回收-有害-厨余-其他”四分法,但南京、广元等地仍用三分法,深圳、北京又进一步细化为五类或增加建筑垃圾,导致跨区域流动人群“不会分”。

2、场景差异被忽视

医院、学校、社区、商业体产生的垃圾组分差异大,但多数城市“一刀切”套用居民小区标准,造成“高校厨余占70%却被要求分出可回收物”等不合理现象。

3、前端精细分类遭遇“后端大锅烩”

居民按要求分好后,收运环节因车辆分仓不足、中转站容量有限,重新混合运输,“前分后混”直接瓦解分配意愿。居民需“凭经验”判断(如“奶茶杯算可回收还是其他垃圾”)。

三、 改革方向建议

1、重新科学设计垃圾分类,标准统一化

中国垃圾焚烧能力已超前建设,处理能力全球领先,建议将垃圾分类简化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居民类,在居民居住点设分类垃圾桶,分为:

「居民可回收物」(如塑料瓶、玻璃、纸壳等),分拣后回收利用;

「居民不可回收物」(如厨余垃圾等),统一收集后加入焚烧;

第二类为非居民类,在企业、医院等非居民设施设分类垃圾桶,分为:

「非居民可回收物」(如建筑材料、化工废料等),分拣后回收利用;

「非居民不可回收物」为特殊类的垃圾主要是工业类、有毒有害类,这一类主要设置在工厂、医院或其他专门机构(如医疗机构单独增设医疗废物桶)

科学地对垃圾进行分类,降低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学习成本,而非居民类的企业或者医院等机构本身就有严格的环保要求,能更快适应新的规则,同时对两类群体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差异化才能避免垃圾处理闲置空转,科学合理处置居民类、非居民类垃圾。

2. 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

技术下沉,用AI摄像头识别分类,帮助居民快速识别垃圾类别(上海浦东试点准确率已达9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监控等,对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等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垃圾分类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

3、加强宣传教育

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方法和要求,提升居民的认知水平和环保意识,使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做好分类工作。 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垃圾分类培训活动,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和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关于育儿补贴与消费补贴政策协同缓解育儿负担促进消费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直系亲属之间犯罪,结果却是受害者可能因“直系亲属有案底”而被限制考公、参军的制度性悖论
时间:2025/7/28 9:41:23      阅读:1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