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盟盟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副教授钟勉,民盟盟员、西南石油大学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怡反映,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样态,2024业市场规模达5800亿元,但整个低空经济仍面临法律体系碎片化、基础设施滞后、区域发展失衡、安全风险凸显等问题。为此,建议: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法》等高阶立法,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区域促进条例,针对不同产业类型精准运用财税、金融、产权等激励工具。推行“负面清单+备案制”管理,建立全国统一低空飞行服务系统。明确低空空域使用权属性,分层划分私权保护区和公共航线。推行强制保险制度,并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公益性活动。完善应急响应网络和设立专门仲裁中心,快速处理纠纷。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支持中西部建设通用机场、起降点及通信网络,鼓励东部对口支援。
民盟盟员、德阳市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副教授钟勉,民盟盟员、西南石油大学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怡反映: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样态,具有高度依赖科技、飞行服务灵活、应用场景多元等特征。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增长引擎。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达5800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万亿级市场。但当前低空经济仍面临法律体系碎片化、基础设施滞后、区域发展失衡、安全风险凸显等问题。亟需通过法治手段优化制度设计,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议以立法完善、监管优化、风险防控、生态培育为突破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空经济法治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为此,建议:
一、完善法律体系,构建系统化激励与监管框架
一是推动高位阶立法,明确低空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法》,整合现有法规政策,明确低空经济的定义、空域权属、安全标准及监管原则。重点确立“安全第一、效率优先、鼓励创新”的立法导向,为地方立法提供统一遵循。同时,修订《民用航空法》《反垄断法》等法律,将低空经济活动纳入法律规范范畴,解决法律适用冲突问题。
二是实施差异化区域立法,促进资源禀赋与产业协同。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区域特色制定促进条例。例如:农业大省侧重无人机植保规范,经济发达城市优先布局低空物流航线,科技园区强化航空器研发支持。建立跨区域协商机制,统筹空域规划与产业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三是分类适用法律激励工具,精准激发市场活力。可以针对低空经济不同产业类型,灵活运用财税、金融、产权等激励工具。例如,基础类产业(如通用机场建设)加大财政补贴与PPP模式支持;科技类产业(如无人机研发)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强化专利保护;消费类产业(如低空旅游)实施税收减免,探索消费券试点;风险防控类措施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对合规主体给予声誉奖励。
二、优化政府管制,平衡安全与效率
一是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空域使用效率。推行“负面清单+备案制”管理模式。对固定航线、农业植保等低风险活动实行“一次审批、长期有效”;对临时飞行任务采用线上快速备案,压缩审批时间至24小时内。同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实现空域申请、航线规划、动态监控“一网通办”。
二是引入智慧监管技术,构建柔性化监管体系。依托5G-A、北斗导航等技术,建设低空智联网平台,实现航空器实时定位、电子围栏自动预警、违规行为智能识别。推广无人机实名登记与远程识别系统,强化数据共享与协同执法。对轻微违规行为采取“首违不罚”等包容审慎措施,引导企业自主合规。
三是建立空域权与物权协调机制,防范权利冲突。明确低空空域使用权为用益物权,划定真高120米以下为私权优先保护区域(如住宅、学校上空),保障地面居民隐私与安全;真高120-300米设立公共航线,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收益用于空域维护与区域补偿。
三、强化安全保障,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制定统一安全标准,压实主体责任。由工信部牵头,联合行业协会制定《低空经济安全技术规范》,明确无人机电池续航、避障系统、数据加密等强制性要求。建立生产、运营、保险全链条责任追溯机制,对重大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推广强制保险制度,分散社会风险。要求低空经济企业投保第三者责任险、数据安全险等险种,保费与信用评级挂钩。设立政府主导的风险补偿基金,对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公益性活动提供保费补贴。
三是完善应急响应与纠纷解决机制。在重点区域部署低空应急救援站点,配备专业处置团队。推动设立“低空经济仲裁中心”,快速处理空域侵权、数据泄露等纠纷,降低诉讼成本。
四、加强基础支撑,推动产业生态升级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补齐区域短板。中央财政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基金,支持中西部省份建设通用机场、起降点及5G-A通信网络。鼓励东部发达地区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对口支援,实现资源互补。
二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动能。支持高校设立低空经济交叉学科,联合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对突破关键技术(如长续航电池、高精度导航)的团队给予高额奖励。推动国有资本设立低空科技创投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加强人才引育,夯实发展根基。实施“低空经济人才计划”,对航空工程师、无人机驾驶员等紧缺人才提供落户、住房补贴。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开展万人规模技能培训,发放培训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