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深度普及,越来越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其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34.1%。
然而,老年人在数字时代同样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一些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锁定老年人推送离奇、浮夸“微短剧”,然后再以极低价格诱导其继续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随后按集扣费并自动播放。还有短视频或购物平台广告弹窗诱导“抽奖”,消费者点击后被跳转至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动扣款。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有接近80.0%的老人遇到“虚假广告”和“网络谣言”,39.8%的人遇到“网络诈骗”,46.2%的人遇到“色情低俗”等内容。更有甚者,一些ai主播煽动老年人自杀,宣扬“老人长寿是吸了家里人福气”等谬论,最终酿成了悲剧。
建议:
1、加快短视频用户实名认证进程,短视频平台设置年龄分级、时长限制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安全的使用体验;
2、平台加强内容审核机制,结合先进技术与人工复审,严格剔除虚假、欺诈及不良信息,确保老年人接触到的是健康、有益的内容;算法推荐减少诱导性广告和消费陷阱,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3、有关部门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和监管,对短视频内容进行分级管理,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用户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并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平台进行处罚或整改,确保平台内容符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要求。
4、社区及家庭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教授网络基础知识、短视频平台操作规则及防诈骗技巧,帮助老年人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