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关于四川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的建议
作者:唐作武   所属支部:中江总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随着openAI、deepseek等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科技将极大改变生活。据教育部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让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四川省是国家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高地,承载着教育、科技、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在发展人工智能教育走在前。

虽然,四川有个别地区已先行先试,如成都市教育局遴选35所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试点,但总的来看,全省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课程设计不足。基础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建议优化课程设计,分阶段教学,小学低年级进行感知体验,初中开展编程实践,高中进行项目应用;同时,融入学科融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

二是教师能力有待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不足,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建议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培训和实操演练;配备人工智能教育导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是实践资源匮乏。学校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和真实案例,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项目体验。建议购置实验设备和编程工具,提供定期维护和更新;校企合作引入真实案例,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四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地区在设备、师资和课程资源方面与城市差距大。建议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优先配置资源到偏远地区,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合作,缩小城乡差距。

五是公众认知不足。家长和社会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实际价值认识不足,存在误解和抵触情绪。建议通过多渠道宣传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组织科普活动,提升公众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认知度。

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措施:

1. 加大政策支持。推荐出版《基础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实施纲要》,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政策指导。 资助人工智能硬件设备购置和教师培训项目,确保学校具备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条件。

2. 加快资源建设。建立区域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制作一批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人工智能教学视频和案例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 优化师资培养。开展分层次人工智能教师培训,重点提升一线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方法。 推动“校企合作”,邀请人工智能企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活动,提供实践指导。

4. 提升社会宣传。通过多形式宣传活动,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知识。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人工智能教育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增强社会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认同感。



上一篇:关于加强我省小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明确道路取芯检测后回填责任方的建议
时间:2025/3/21 10:44:18      阅读:2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