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动车征收养路费,实际上体现了“谁使用道路,谁负担维护费用”的公平原则。从2009年开始,燃油车的养路费已经被合并到燃油价格中,道路养护费不再单独收取,车辆跑的里程越多,支付的养路费也就越多。目前对新能源车(纯电)享受免征养路费、免征购置税、免出行限号、免摇号上牌照等鼓励购买消费优惠政策。基于新能源车长期免缴养路费既是对燃油车主的不公平对待,明显有失社会公平;又缺乏充足的专项资金新建、翻新和维修改造道路,道路交通发展事业不可持续;同时难以激发新能源车生产企业的研发动力,不利于科技创新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状况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220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0.34%。2024年新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与2023年相比增加了382万辆,增长了51.49%。从2019年的120万辆到2024年的1125万辆,新能源汽车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二、对新能源车征收养路费的原因
(一)对路面的承载力和破坏损耗度更大。由于新能源车不烧油,只充电,目前没有征收养路费,也没有征收养路费的具体可行方式和途径,但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上路行驶和运营都没什么两样,都对道路有所损耗,且与同体积的燃油车相比较,重量更大,对路面的承载力和破坏损耗度更大。
(二)对燃油车征收的养路费减少趋势,难以有持续新建、翻新和维修改造道路的资金保障。随着新能源车的保有量越来越高,燃油车的占比相应较少,但机动车的总量持续增加,道路的总里程不断的增加,机动车对道路的磨损消耗也在每日持续增加,同时需要新建、翻新、改造的道路也在大幅度增加。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燃油车保有量相应减少,未来将有大量车辆无需缴纳养路费,养路费缺口越来越大,公路的建设维护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也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道路维护和更新改造提升。面对这一严峻挑战,调整以前对新能源车免征养路费政策势在必行。且车主对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等体验感也对道路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征收充足的养路费对促进道路交通建设显得更加重要,也是当前不可回避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油电平权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体现对等与公平的基本原则。
新能源汽车享受免购置税、免车船税、高峰期不限行等一系列优待,而燃油车除了要缴纳各种税费,还要按照尾号限行,引发了部分燃油车车主的不满。特别是养路费等一众费用都包含在油价当中,而新能源汽车一般都是依靠电能行驶,避开了养路费。燃油车车主按要求“油电平权”的呼声越来越高,不能用燃油车车主缴纳的养路费免费为新能源汽车的出行和营运提供无偿的付出。新能源车也应在在承担公路养护责任方面基本对等付出,体现出社会的公平性原则。
三、养路费征收方式的探讨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养路费征收的困境,探讨以下几种可能的征收方式。
(一)按里程收费。这种方式根据车辆行驶的公里数来计算养路费,实现多跑多交、少跑少交的原则,这种方式较为公平。但难点在于如何准确无误地记录车辆的行驶里程。
(二)随车船税一同征收。这钟方式较为简便,车主在购买保险时便可一并缴纳养路费。但这种方案并不考虑车辆实际行驶里程,因此对于那些很少上路的“车库收藏家”而言,可能显得不够合理。
(三)充电时收费。在车主充电时,随同充电同时收取一定比例的养路费。这一方案操作简便易行,但需要完善充电设备的功能。
(四)年度固定费用。车主每年需缴纳固定金额的养路费。此方案虽简便,但可能对经常驾驶长途的车主而言,缺乏足够的公平性。
(五) 基于行驶数据收费:通过人工智能Deepseek、车联网技术等先进科技方式,实时收集车辆的行驶数据,并据此制定合理的养路费用。但这一方案在技术上虽具有挑战性,但能够更精确地反映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费的公平性。然而,这也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保护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启动对新能源车收养路费,需要谨慎权衡各方利益。一方面,要确保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维护公路的安全和畅通;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新能源车主的实际困难,避免政策“一刀切”带来过大的经济压力,对新能源车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或政策适应期,毕竟新能源车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