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民盟盟员、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李亚楠反映: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无人机技术在灾害监测和应急响应中的应用逐渐成熟,为提升四川省灾害响应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一、无人机应急监测技术在四川省的应用现状
无人机技术在四川省的灾害监测和应急响应中已取得初步成效。例如,在山洪灾害监测中,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传感器,能够快速生成受灾区域的高清正射影像,为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实时、准确的灾情信息。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搭载水流测速仪,实时监测河流流速,为洪水预警系统提供关键数据。
二、无人机技术在灾害响应机制中的优势
快速响应与数据采集:无人机具备卓越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迅速抵达作业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快速采集受灾区域的影像和数据。
提升监测精度与安全性:通过搭载高分辨率成像设备和传感器,无人机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监测数据,同时降低人员直接接触危险区域的风险。
优化资源调配与决策支持:无人机采集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为应急响应团队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优化资源分配。
三、建议
1、加强无人机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制定无人机在灾害监测中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明确操作规范和数据采集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升设备性能与兼容性:鼓励企业研发适用于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的无人机设备,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续航能力。
开展跨部门协作:加强应急管理、气象、水利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无人机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提升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协同性。
2、完善灾害响应机制:
建立无人机应急响应队伍:组建专业的无人机应急响应队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优化应急指挥平台: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无人机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平台,提升应急指挥的智能化水平。
3、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无人机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提高公众对无人机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4、推动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无人机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制定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无人机技术在灾害监测和应急响应中的应用,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