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发挥和资金的有效利用。然而,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产生不良影响。
一、绿化工程审计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一)忽视工程设计合理性的关注
政府投资的绿化工程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设计方案未经充分论证便开始实施,导致投标报价形同虚设,投资规模失控。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项目本身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揭示建设单位履职不到位、监管不力等问题。
(二)忽视苗木变更合理性的关注
由于设计粗糙,加之苗木的可替代性强,施工企业常采取压低投标报价,中标后通过变更苗木品种和数量来寻求利润最大化。审计人员应对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存在随意变更现象,确保苗木栽植符合招标清单要求。
(三)忽视苗木规格质量的关注
审计过程中往往重视苗木数量的审核,而忽视了对苗木规格的确认。苗木的高度、胸径、冠幅等规格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放松对规格的确认会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苗木的品种、规格及成活率,确保与招标要求一致。
(四)忽视种植土质量的关注
绿化工程对种植土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施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常采用不合格土壤。这会影响树木的生长速度,甚至导致苗木死亡。审计人员应关注种植土的质量,确保符合种植要求。
二、针对绿化工程审计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设计阶段的审核
绿化工程在设计阶段应做到完善,详细描述苗木项目特征,减少施工阶段的变更。同时,审计人员应提前介入,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估,确保投资规模可控。
(二)严格把控苗木变更
对于确实需要变更的项目,应提前做好变更签证,详细填写变更原因、时间和方案图,并按要求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对于变更造价超过合同价一定比例的,建议重新签订补充协议。
(三)强化苗木规格质量的审查
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苗木的品种、规格及成活率,对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对现场苗木进行逐一核查。同时,加强对苗木采购、运输、种植和养护等环节的监督,确保苗木质量符合要求。
(四)加大现场勘察审计力度
审计人员应加大现场勘察力度,对苗木规格、数量进行核实,检查土方土质情况是否符合种植要求。要求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留有影像资料,以便后续审计核查。
绿化工程审计是保障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设计阶段审核、严格把控苗木变更、强化苗木规格质量审查和加大现场勘察审计力度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审计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