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关于在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加强普通话教学的建议
作者:高银岭   所属支部:市区支部

我国自改革开放全面推广普通话以来,已实现普通话基本普及,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国民普通话口语能力与听力能力并未协调发展,仍存在明显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城乡和区域差异,且具有较高普通话水平的人口比例并不高。随着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国民具备较高的普通话沟通能力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学习分数为主导的教育大背景下,学校教师普遍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普通话教学。同时,在缺少必要监督机制、考核奖惩制度的外环境下,大多数学校对于普通话推广仅限于“喊口号、交任务”,导致“普通话进校园”流于形式和表面。此种现象在农村、贫困地区更为突出。

(二)使用氛围不浓。要形成良好的普通话能力,不仅需要成长过程中学校教师的语言教学引导,也需要必要的语言生活环境。但在方言和贫困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使用普通话的概率极低,导致学生难以将普通话在校学习成效转化为日常生活自觉。

(三)教师素质不齐。由于方言使用、语言表达习惯和早期普通话测试不规范等原因,部分教师即使已取得普通话合格证,普通话使用和教学仍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难以有效引导学生提高普通话口语沟通表达能力。

二、建议

(一)“听说读写”是学习一门语言四大基本要素,我国的语文教学多侧重于“书面读写”,而忽略“口头听说”。因此,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普通话“听说”学习软件,既可以通过规范发音标准消除普通话教学水平差异,也可以促使学生加强普通话“听说”练习。

(二)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相较于义务教育的课堂教学,幼儿园更侧重于兴趣培养和游戏教学。因此,将幼儿园作为普通话教学的始发站,可在3-6岁学习语言和形成口语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普通话学习和口语使用环境中达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目标。

(三)在当前双减政策落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减负的前提下,在校内开展普通话专项教学、练习、考试和等级测试。通过“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促进教师提升普通话教学水平,也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就能够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

(四)将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话普及作为重点,充分发挥普通话的减贫效应,帮助贫困和就业困难人群利用普通话学习生活生产技能、扩大对外交流,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降低陷入贫困的概率。



上一篇:关于优价收购安全专用粳稻稻谷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在涉及凶杀、暴力、严重犯罪情节或场景的影片片头设置观影提示的建议
时间:2021/10/25 10:11:21      阅读:2575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