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盟员随笔 >> 盟员杂谈
天籁之音不绝于耳
作者:王家友   所属支部:广汉支部

母亲虽然离去,但母亲那清脆悦耳的歌声,像是云端飘来的天籁之音,时时在耳畔萦徊,春夏秋冬不绝于耳。

母亲求学时期,处于血与火煎熬的抗战时期。因为战争,母亲从北京师大附小迁回重庆涪陵明德女校。因为抗战,母亲储存了大量的威武雄壮,气壮山河的抗战歌曲。因为战乱,母亲的人生轨迹彻底偏离了外祖父母的期望值。

但,无论生活场景如何变幻,母亲淌过多少激流,穿越无数风雨,她的歌声依然悦耳。歌曲,从“京表妹”时代到九十二岁高寿,都在唱,从歌声中获得力量,从乐感里品味人生。

母亲的歌声滋润了我,鼓舞了我。我在母亲的歌声中长大、变老。没有丝毫歌唱素质的我,偏偏钟情于母亲爱唱的歌。有如长江黄河咆哮般的“抗日歌曲”,有着吴侬软语般的“老上海”的靡靡之音。各有千秋,如天籁之音缭绕。

前者,鼓舞斗志;后者,回归“修身养性”。

母亲的《黄河大合唱》系列歌曲,《流亡三部曲》,《救亡曲》激励我去面对“惨淡的人生”。 穷不丧志,富不奢侈,敢于接受人生的风雨。

一曲弘扬民族抗战精神的电影《花木兰》插曲《月亮在哪里》是扎根家国情怀的一剂良药。母亲讲说历史故事,伴随歌声,形象生动,自幼耳濡目染,母亲的思想深深根植在我心底。

至于“老上海”的吴侬软语,并没摧毁我的男儿斗志,相反促成我追求淡泊,进退有度,换来了清平但又和风细雨的人生之路。

青年时代的我,自称“文青”。那是母亲点点滴滴的教诲和日日夜夜的家学熏陶结果。

在沱江畔的通滩老鹰岩寨子上,那寄居姨婆家的日子令人难忘。记得,母亲夜夜都在蚊帐里一边为我驱赶蚊虫,一边就哼着《战时催眠曲》“好宝贝,睡觉吧,别想你的爸爸,别想你的爸爸。你的爸爸打仗在天涯,打死了日本鬼子,咱们好回家——”,这给了我婴幼时代的一场又一场好梦。

后来,上学了,母亲常常陪我去西门小人书摊上,一本本连环画和“小人书”读给我听,这是母亲对我最早的文学启蒙,思想启蒙。

灯下,母亲陪伴我读书,倦了,母亲哼起歌曲。无论是带火药味的《大刀进行曲》还是带吴侬软语的《渔光曲》都能消减我的倦意,继续读书!

最近,我购置了一台网络唱机,我灌注了一组全是母亲爱唱的歌曲,和京剧《四郎探母》。这种嗜好母亲生前知道,母亲去了,那不绝于耳的天籁之音会让我的生活增添色彩,似乎母亲的歌声还回旋在耳畔。

母恩在上,歌声飘荡在我心中。

上一篇:海棠小镇
下一篇:访艾芜故居
时间:2020/6/5 10:20:18      阅读:2064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