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两会提案
李银凤提案:正视中小学生源外流,打造德阳均衡优质教育
   


                                      正视中小学生源外流,打造德阳均衡优质教育


   
近些年,我市中小学生源外流事实不容置疑,相关流言引起部分家长忧虑,从而加剧生源外流。从目前看,外流显现逐年增加迹象。这既影响了我市教育整体形象,也制约了我市教育水平提升,应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一、生源外流的现状
(一)层次广,数量大且呈现递增
本世纪初我市就有高中生外流,因数量少,没引起各方重视。近些年,我市初中生、高中生都在明显外流,每年外流的总数都超过千人。尤其近两年,外流的人数还在继续增加。以市区某两百多人的单位为例,2008年子女在成都一所中学就读仅2人,到了2009年就已经达到了7人。另一个事实是:我市小学生近几年也开始加入了外流的大军。
(二)流向高度集中
最初高中生外流主要是走亲借读,选择亲戚居住地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近些年,我市外流学生绝大多数集中在成都和绵阳的名校。
(三)外流生源多为优质生源
由于成都、绵阳各大名校是严格“择优录取”外地生源的。所以,我市流失的生源实际上大多是优质生源。优质生源的流失就是我市基础教育的损失。
、生源外流的原因
应当说,区域间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必然造成生源流动。与成都、绵阳相比,我市优质资源不足、顶尖水平太少。具体地讲,我市生源外流的主要原因有:
(一)人往高处走,追求更优教育资源
相对德阳,成都、绵阳的各大名校就是高处。成都四、七、九及外国语,绵中、南山,这些学校辉煌的办学成就、骄人的高考成绩,引起德阳学生对优质资源的无限遐思。追求享有这些优质资源,就成为我市部分学生的选择。德阳学生除了直接考入名校外,还有借助踏板进入名校的。如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始入读这些学校的关联校,以便高中顺利就读名校本部。
(二)流言千里传,避免误入教育陷阱
我市家长中间还流传着一些说法,比如:德阳个别老师,课内知识讲授少、私下办学补重点;德阳大班六七十、学生严重缺乏关怀;个别学校高考成绩浮夸风等等。相反,成都、绵阳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等等则在家长中口口相传。于是,部分家长为防范落入本地个别老师的教育陷阱,也支持小孩外流。
(三)生源周边抢,相互影响携手共赴
多年来,我市在外学生成绩大多较优,个别外校针对性地抢夺我市生源。有在我市学校门口散发传单的,也有含蓄鼓励学生回乡揽生的。我市学生在传单、亲情感召下,往往也是相约赴考、一同就读。外校还提供较好的配套服务,比如开设德阳直通大巴,负责周末接送等等。
三、正视生源外流,打造德阳均衡优质教育
生源外流暴露出我市优质资源不足、顶尖水平太少。教育部门应当检讨教育差距、提出振兴规划、拿出行动措施,居安思危锐意进取,打造均衡的优质的德阳教育品牌。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学校自身管理,强化教师规范教学
我市教育流言没有泛滥,但是仍然会损害我市教师形象和教育形象。也会挫伤敬业教师积极性、丧失部分家长认同度。所以,学校应加强管理,强化教师规范教学,杜绝教师收费辅导。
(二)加快资源均衡供给,强力推进消灭大班
大班额不仅仅让学生感到缺乏关怀,更严重的是有效教学无法保障。所以国家严格规定:小学45人/班、中学50人/班、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56人/班。据成都消息:2010年,成都市还将扩大小班化(小学35人/班、初中35人/班、高中40人/班以内)实验学校范围。据我市信息,德阳城区中小学班额普遍超过六十,个别班级甚至接近或超过七十。
与国家标准及成都市相比,我市显然急需消灭大班额。一方面,落实相关政策,大力引进、培养、奖励优秀教师,加快优质教师供给。另一方面,加快招录师范院校合格毕业生,扩大一线教师队伍。最重要一方面,教育主管应当发挥“调配资源”的行政职能,以“均衡各中小学资源供给”为目标,通过财政、社会、教育基金等多方投入,力争两三年内彻底消灭大班,五六年内赶超成都实验学校标准。(灾后重建两年,我市新建、援建的学校无论数量、设施都有明显改善,为消灭大班打下一定基础。)
(三)居安思危锐意进取,打造德阳均衡优质教育
据我市消息,我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位居全省第三。但是我市“知名学校”、“知名校长”、“知名学生”却乏善可陈。市区国家级示范校仅德中一所,近十年高考无一例省状元。这一现状说明,我市教育有更上一层楼的条件,也有更上一层楼的必要。
建议我市独创分段教育模式,即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2条主线、2个目标的各自重点突破的教育新模式。9年义务教育阶段,努力实现资源均衡、落实素质教育。即率先探索素质教育的真实内涵,加快实施素质教改,让学生得到优良的内涵发展,让家长9年里明显看到子女的能力提升、健康情感、丰富知识、快乐学习。高中阶段,强化精品教育,突破高考成绩新高。即跟紧省教教改,研判高考变化,力争重本线率全省第一。从而打造出全省学生向往德阳教育的“德阳均衡优质教育品牌”。
上一篇:李银凤提案:切实解决市民打的难,引领出租车市场健康发展
下一篇:委员巫尹燕提案:关于加强我市灾后重建项目申报工作的建议
时间:2010/1/18 1:24:05      阅读:2077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