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盟员随笔 >> 盟员杂谈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作者:杨斌   所属支部:广汉支部


审美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用美的事物、美的形象去净化人们的心理,培养他们崇高的审美意识和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情趣和美好的心灵,并通过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身心受到美的激发、调节和引导,在美的境界中熔炼和陶冶,使外在的美通过感应烙印到人的身心结构之中。使受教育者形成美的心灵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语文课既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课,但同时也承担着思想教育的任务。二者相辅相存,辩证统一,要圆满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必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当成单纯的工具课,也不能脱离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而空谈思想教育。而审美教育既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要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美的感情,美的心灵,美的情趣,美的精神,提高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总会通过语文教学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现行语文教材给我们的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内容。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以其广阔的社会生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美丽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的情节,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让学生领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一幅幅秀丽的风景。通过这些优秀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心,树立起崇高的革命理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增强学生明辨美丑的能力,促使学生追求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热爱美的生活、美的国土、美的故乡的情感。

可见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交给学生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也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又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我们在课文教学中,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培养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一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二作品中描绘的情景;三作品本身的艺术美等方面。

首先,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对学生具有感知美的作用,它在人们头脑中唤起美的最直接、最具体、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深入浅出的把典型人物放在作品的具体环境中去理解,从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屈原》中,屈原光明磊落,忠直刚毅,爱国爱民,坚强不屈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在与南后卖国统治集团斗争中,他坚持真理,威武不屈,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先后经历了南后设计陷害,怀王以“淫乱宫廷”定罪的不白之冤,受骗乡亲为招魂,盲目同情,实为侮辱,屈原被囚,弟子宋玉背叛,婵娟被害等一系列挫折打击,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他心中系念的仍是楚国的安危,呼喊“我受侮辱是丝毫不介蒂的,我是不忍看见我的祖国,就被那无赖小偷偷了去吧!”坚信“曲直忠邪,自有千秋判断”。从这里我们可见屈原忠贞、爱国的高尚思想。

有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学生从不同人物形象的欣赏,会得到不同的体验。如《背影》、《项脊轩》、《政妻书》中,则是普通人伦间的同情、爱情、父子这情等。而《窦娥冤》给我们带来的是感奋之美,激励人们为推翻恶势力而奋斗。

其次,文学作品中优美或典型情景描写。因为好的情景,会使学生忘却思想和逻辑,让心灵畅游在自由而活泼的审美境界之中。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过程中,老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文中所描写的静静的夜晚,圆月高挂,荷塘里田田的荷叶,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再配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景之中,从而体现出那种素雅的美,朦胧的美和恬静的美,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例如孙梨《荷花淀》中的一个场景:“……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上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的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表面的战争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融合在一起,同时,在这之中,藏着女人们的惊喜,藏着她们对丈夫的爱。正是这份爱的因子,冲淡了战争的残酷;体现出自然风光与人情的欢悦。一种人情美洋溢在字里行间。

除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情景之外,文章本身的艺术之美也是灌溉学生心灵中美的花朵的养料。作为体物表象的语言,每个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充满着自身的美感,都散发出动人的魅力。例“明”,日月同光的美妙向往;“旦”太阳升起在地平线的壮美图画。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各种艺术手法如赋、比兴、通感等,都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以通感为例:“……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的名曲。”

通过把视觉转化为听觉,使人感到,想到月色的优美、典雅、动人,以及光与影摇曳生姿的绝妙图画。在不知不觉中启迪了学生的整体直觉能力;学生的各种感官在美的启迪下得到培养和训练。

总之,我们的生活需要美,我们的教育需要美,美育和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撒播美的种子,浇灌美的花朵,拓展语文教学这一美育园地,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有文化知识又有美的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



上一篇:诗四首
下一篇:火焰山上的无名花
时间:2017/4/5 10:19:41      阅读:997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