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盟员随笔 >> 盟员杂谈
从一首歌谣说起
作者:高万勇   所属支部:中江总支

豆子山,打瓦鼓;阳平关,撒白雨。白雨下,娶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摘自《中国文学史》)

这是在神州大地上吟唱了近两千年的歌谣。作者是谁,无从考证。从歌谣中的地名看,不管作者是一人还是多人,这人定是倍受中江及周遭这方山水灵气的滋养浸润。

能产生如此佳句的土地是神奇的。

中江人的情性胸怀,中江人的文采风流,凭借简明的汉语言字,凝结了成一缕馨香。

嗅探这缕馨香,宗泰禅师敏悟成一代宗师。

迷恋这缕馨香,唐代,初唐四杰中就有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三杰到中江的玄武山把酒赏菊、赋诗唱和、感时抒怀。中晚唐有杜甫,游玄武观、集虚观、铜山等处,留下绝妙好诗。据考,李白、范成大也到过玄武的。

追逐这缕馨香,宋代,有中江铜山(今广福)人苏舜钦,以自己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地位。其祖父苏易简,为北宋四川的第一位状元,所创贡生在卷面上写上名字,一律用纸糊盖,阅卷后才揭去糊纸的考试制度,从公元990年沿用至今。其父苏耆,能诗善书。其兄苏舜元,高官、善书。

沉醉这缕馨香,近现代,有中江回龙的陈隐豹,著名经济学家。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达二十多部。留学日本,历任北大、川财院教授。

如今,山河依旧。看到豆子山了吗,看到阳平关了吗?瓦鼓声声,白雨阵阵。昔日容颜依稀。古人那一声领唱,后人承接得机巧,缭绕起荡人心魄的乐音,一直没断过。

前不久在一次文学艺术界友人聚会上,一友人说,世界上能够一直流传下去的,不是房屋,不是金钱。古今中外,能够一代一代相传的,只有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承载的是人类的真善美,精神世界的精华。物质必然腐朽,精神却会永恒。不管多么丰厚的物质财富,都经历不起大跨度的时空折腾。而精神,却可以超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滋长蔓延开来,让一切与之对接的性灵得到养分。

人类牲畜,花草林木,世间一切体验着生生死死的生命体,面对风霜雨雪,悲欢离合,内心深处总会受到震撼。震撼之后,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并得以传承,便成了文学作品,而能做成这件事体的,只有人。

人,运用文字,把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合乎自我心意的表达之后,人与的交流就不再局限于甲与乙直接谈吐。

文学,说到底,是人学。文学所蕴含人文主义,滋润的是人类整体的精神世界。孙犁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其他道德,人文主义是一种永恒的道德,一种近乎非功利的人类精神。”


上一篇:蔡锷将军永垂不朽
下一篇:二 姐
时间:2017/3/17 9:44:57      阅读:899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