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专题调研
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夯实全域城镇化基础
作者:毛德坤   

——毛德坤主委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联组会议上的发言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为“四位一体”全域城镇体系建设的基础,围绕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全力构建规划、建设、产业、改革、治理“五大体系”, 全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8年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总投入200多亿元,共建成幸福美丽新村718(广汉90个,旌阳83个,罗江72个,绵竹77个,什邡68个,中江328个),新村聚居点2101个,农村廉租房2740户。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改善了生活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2016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43元,同比增长10.1%,总量居全省第三位。

回顾全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历程,经历了试点示范阶段、全面推进阶段,探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  坚持城乡一体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夯实“四位一体”的基础,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镇村规划体系。各县(市、区)均编制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全市共编制新村(聚居点)规划3350个、新村综合体规划37个。产村相融规划。大力实施“三优两高”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按照产村相融的理念,坚持“新村围绕产业建、产业围绕新村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一方面坚持产业先行,全市制定了《德阳市“三优两高”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根据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将全市划分为中部平坝优质高产高效粮经农业区、东南丘陵粮油多经及旱地综合发展区、西北山地多经生态发展区等三大农业功能区和12个现代农业集中发展示范区。

二是产业支撑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全市已建成“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粮经复合产业基地70万亩。建成优质稻基地110万亩、“双低”油菜基地86万亩、蔬菜基地120万亩、水果基地21万亩、烟叶基地5万亩、中药材基地14万亩、食用菌基地6.5万亩、种子基地6.7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户达到2.8万户,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62%。围绕蔬菜、生猪、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园区8个,核心区面积达15万余亩,辐射带动面积35万亩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确权颁证工作,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全面启动。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市已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6个、土地流转合作社150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3.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2.5%。今年起在全市100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2020年全面完成后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将由现在的4%提高到10%以上。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

四是加强基层治理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市建成农村垃圾回收点1269个,堆设池2731个,85%以上的村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全面推行村民议事会议制度,着力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民主管理常态化建设。深入抓好依法治村(社区)工作,全市1432个行政村,全部制定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村规民约。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统筹规划考虑不足。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缺乏对区域布局、功能定位、产业支撑、文化品位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的深度考量。部分新村规划没有按“四位一体”整体布局作相应调整,村庄布局不能对应农村人口变化,造成部分住房长期闲置。部分村风貌改造效果单一的,乡土味道、乡风乡貌留存不足,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存在规划覆盖面不够,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二)投入方式仍然单一。多元投入的机制没有建立,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社会工商资本投入比较少,财政资金投入还不够。2016年省上下达我市200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任务,以每个新村投入100万元计,需要配套资金2亿元;在投入上,全市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40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县(市、区)专项资金6700万元,共计1.1亿元,资金缺口巨大。

(三)产业发展不够突出。部分村产业选择上没有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对市场当季热门的产业过于追捧,没有结合自身独特优势,导致全市出现产业类型趋同、产业蓄力不强、发展持续性不高的现象,农业产业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小而散,优而不强,规模效益不明显。

(四)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幸福美丽新村建成后,管理跟不上,垃圾清运、基础设施维护、社区管理等工作滞后,部分公共设施损坏严重,加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承担公共设施的养护投入,往往导致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难以保持。

(五)农村建设用地不足。目前,农村建设用地不足是制约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瓶颈,很多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项目因为建设用地的问题不能落地,影响了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今后工作的建议:

市八次党代会提出“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成德同城化推动实现全域城镇化。坚持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统揽,以产村相融为重点,推广集体经济股权量化扶贫新模式,实现建新村、扶产业、增收入。”实践证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统筹发展城乡、推动全域城镇化的重要基础,是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脱贫奔康的强力抓手,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市委的部署,全面的、扎实的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议:

1、强化产业支撑,拓宽增收渠道  

幸福美丽乡村建设,首要的内容,就是要农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好日子哪里来?好日子来自有稳定收入,来自有增加收入的产业支撑。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围绕新村建基地,产业带上建新村。围绕新村建设,形成一带一业、一村一品、产村相融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发展好种植业、养殖业,还要同农产加工、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绵竹沿山乡镇经济带、罗江五丁谷、倒湾古镇,就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产业支撑的成功案例。

2、大力实施民居改造  让群众住上好房子

让群众住上好房子,住上安全的房子,不仅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内容,也是全面脱贫奔康的要求,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全市农村还有为数不少的(近10000户)土坯危房需要改造,需要高度重视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帮扶政策、落实帮扶资金,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共同推进土坯危房改造。

实施农村民居改造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山区、丘陵地区,因地势条件限制,民居分散,要以安全为主。平坝地区,因历史、家族的因素,形成了一些聚居院落,对这些院落的民居,一方面要改造危房,有条件的地方适当集中;另一方面要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保持乡土气息、挖掘历史故事,建有田园风光、地方特色的新型村落,不要盲目大拆大建。什邡市双石桥村和金桂村,将历史文化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深挖院落历史文化,保护好村庄的历史记忆、民间传说和古树、古建筑等载体,保留并修护了具有川西林盘传统风貌的老院落,是我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旧院落改造保护的成功范例。

3、加强村民自治管理,促进好风气形成

加强村民基层组织自治、引导村民形成好习惯,农村形成好风气,也是幸福美丽新村重要体现。一要加强村级两委建设,选好带头人,要把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致富带头人选进两委,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把公道正派、坚持制度办事、群众公认的人选进两委,凝聚村民人心,促进和谐。要加强对两委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提高带头人政策水平、协调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大力推进村务公开,让广大村民有序参与管理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扩大村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增强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识,切实维护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引导、指导制定乡规民约,“规”出好习惯、“约”出新风貌。四是坚持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农村文化院坝建设与结合起来,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具有德阳特色的“年画上墙,文化入心”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讲三爱两进步”、优秀民俗文化融入到年画作品中,深入到人心中,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

四、改革创新,解决建设瓶颈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现在有2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新村建设用地问题,一个是建设资金问题。

关于用地问题。一是要统筹协调新村建设规划和农村建设用地总体规划,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新村建设才有落脚点。二是管理好、利用好农村宅基地(全市农村宅基地普遍超面积),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探索建立“有偿、有期限、可流动”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腾出来”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可以用来新村建设和其他用途。

关于建设资金问题。逐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一是充分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二是探索建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的途径,不仅要在产业上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在新村建设上,也要鼓励和支持社会投入。三是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项目、集中资金支持新村建设。四是争取政策。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这不仅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更是增加农村建设投入的重大利好,我们要抓住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先试的机会,争取中央的这个政策在德阳最先试点、最先落地、最先实施,突破土地和资金2大瓶颈,加快建设德阳幸福美丽新村。

 


上一篇: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大德阳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7/2/24 17:18:46      阅读:6694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