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旧照,居然有张照片与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同框。仔细端详那旧照,愈发珍贵。触景生情,总想把女诗人到罗江的往事记录下来。
那是2006年,,正是“三月清明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时节,女诗人舒婷到罗江参加诗歌节,迄今整整十个年头。
那时,我还满头青丝,中年晚期的生命烈火还在燃烧。罗江诗歌节那天细雨蒙蒙,我的座位正好靠近舒婷,有机会听她同别人说话,我也可以趁诗人静默的时候同她攀谈几句。
那年,我正在通用中职校任语文教员,也负责文学社的组织工作。刚刚为学生讲授了舒婷《致橡树》,因此同女诗人说话的话语权就多一点。我说:学生们挺喜欢《致橡树》,特别是女生。舒婷谦虚地说“谢谢老师为我的作品做宣传。”
舒婷,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朦胧派代表诗人。当时有“北顾南舒”——北方,顾城也;南方,舒婷。他们在当时的朦胧派诗坛上可以说各领风骚半壁江山。可惜天才诗人顾城,就如济慈、普希金和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白屋诗人吴芳吉,当代诗人海子一样,当他们才华最灿烂的时候,英年早逝了。
舒婷留给我的印象:内柔外刚,与她说话,很轻松,更本不会联想到《致橡树》一诗中那位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树,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欲同男人世界争高下的很独立的女人。感觉舒婷很和悦,像一位没有包装的“贤妻良母”。给人印象温善,像一首小诗,说朦胧,其实明白如话。来自南国的名诗人,却像凯江河岸陪着弟弟散步的大姐姐。
那年是罗江的诗歌节,德阳境内,在清代出了个诗人李调元,也是戏剧家。在诗人故里举办诗歌节,引来了当代极负盛名的女诗人舒婷,为李调元故里增色,也推动了当时如火如荼的群众文化创作活动。
十年过去了,近日读到一则新闻:北岛与舒婷在舒婷故乡鼓浪屿参加一个诗人盛会。海内外众多诗人名家汇聚一堂,切磋诗歌的未来和发展方向。可以预言,灵秀、聪慧的女诗人——舒婷,必然还会在诗歌的海洋中激起更加美丽的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