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理论学习 >> 思想建设
民盟中央关于向曾呈奎同志学习的通知
   

民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

    民盟盟员、我国海洋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世界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同志,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他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事业,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奠基性和原创性成果。

    曾呈奎1909年出生于厦门的一个华侨家庭。1942年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到祖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是人工栽培海带第一人,奠定了我国藻类分类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解决了紫菜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率先提出海洋水产农牧化理论,使我国海洋生物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在70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生涯中,他发表了37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12部学术专著,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太平洋地区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美国藻类学会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大奖,被世界水产养殖学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曾呈奎同志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长期以来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民盟组织的发展和山东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大盟员的爱戴。

    曾呈奎同志献身科学事业的一生以及他的高风亮节,在海洋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多党合作事业和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始终心系人民、报效祖国,无私奉献、奋发进取,功勋卓著、品德高尚,是民盟盟员的杰出代表,民盟的骄傲。民盟中央号召全体盟员向曾呈奎同志学习。

  一、学习他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曾呈奎同志始终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为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所动,毅然回国。解放前夕,他拒绝国民党政府的邀请,放弃去台湾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决然留在大陆。他虽历尽人生坎坷,但始终立场坚定,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体现了一名优秀盟员的高尚情操。学习曾呈奎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二、学习他勇于探索、务实求真、锐意创新的科学追求。

    曾呈奎同志艰苦探索,不懈追求,一直奋斗在海洋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他先后提出了"耕海"、"海洋农牧化"和"蓝色农业"等思想,并努力推动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为我国海水养殖业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海水养殖大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习曾呈奎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对科学永无止境地追求和探索,在本职岗位上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用科学技术知识和专长服务经济建设。

  三、学习他举贤任能、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曾呈奎同志始终致力于为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培养科技人才,储备人才资源,积蓄后备力量。他甘为人梯、奖掖后进,倾其所学、言传身教,为祖国培养了大批高级科技人才。他个人生活非常俭朴,却先后从自己的工资、稿费和奖金中拿出近30万元支持公益事业,捐助困难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表现出一位优秀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人格。学习曾呈奎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亲贤爱才、乐于助人、体恤民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四、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

    曾呈奎同志始终坚持搞科研事必躬亲、为事业只争朝夕的做事原则,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海洋事业。在科研现场,他曾到过人迹罕至的沿海采集海藻标本,曾潜到10米深的海底进行海藻栽培实验。87岁高龄还带队采集标本,93岁高龄出国参加会议。学习曾呈奎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身先士卒、奋进不息,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盟中央要求,各级盟组织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盟内媒体及时报道。广大盟员要自觉以曾呈奎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敬业奉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

    二OO五年七月十二日

 

曾呈奎同志生平:

    曾呈奎院士1909年6月18日出生于福建厦门。曾呈奎院士1927年9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植物系,1932年9月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研究院,1934年获利学硕士学位;1940年9月就读于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科学博士称号。历任厦门大学助教、讲师;山东大学生物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岭南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Scripps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藻类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国际藻类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曾呈奎院士1950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至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同盟第四到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第一、二、三、四届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第五、六、七届民盟青岛市委主委,第八、九、十届民盟青岛市委名誉主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科协主席、名誉主席,山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名誉主席,山东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副主任;世界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青岛市慈善总会名誉会长等职。

    曾呈奎院士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在长期担任省、市民盟领导工作期间,他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参与国是。他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民盟的自身建设和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努力工作,以身作则,做出了重要贡献,无愧为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几十年如一日 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中,在任第三至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认真履行职责,为国家科技战略布局和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向国务院提交的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增强海洋意识,建设海洋强国" 的专题报告,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策提供依据。在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蓝色农业的建议"、在全国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成立国家海洋与水产总局的建议"以及 "发展海上山东"的建议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推动我国海洋科研与海洋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6年,曾呈奎院士怀着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回到祖国,投身于祖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先后任原山东大学植物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4年间,把全部心血凝聚在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上,在教学、科研、调查和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里都硕果累累,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奠基性和原创性的贡献。

    曾呈奎院士进入厦门大学学习植物学开始,一直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自1933年发表《厦门的海萝及其它经济海藻》以来,持续地开展了海藻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并培养出一大批藻类分类学家。他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底栖海藻调查和分类区系研究,发现了上百个新科,2个新属,1个新科和l门藻类(原绿藻门)的新纪录。他在海藻分类区系领域的研究奠定了中国海藻分类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他亲自参加并领导了我国海带栽培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海带人工栽培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海带夏苗低温培育法、陶罐施肥法,海带施肥增产研究和海带南移养殖试验。他在研究温度对海带袍子体生长发育影响的基础上,组织所内外合作,在浙江枸杞岛胜利完成了海带南移养殖试验,使冷温带的海带在暖温带和亚热带海域的人工栽培养殖成为现实,并实现了海带切梢增产,合理密植,遗传育种,外海栽培。他取得的这些重大研究成果,使中国的海带栽培业不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带栽培业和最大的海带生产国。这是人类改造海洋,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开发鱼、虾、贝类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奠定了基础。

    54年前,紫菜的生活史一直是一个谜,无法进行人工采苗和养殖。曾呈奎和他的合作者完成了紫菜生活史的研究,证明了紫菜袍子的来源,解决了紫菜栽培中的关键问题,使紫菜的大量人工栽培成为现实,南北方两种紫菜的丝状体培养、全人工采苗和养殖技术也迅速取得成功。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人工栽培取得的成功,直接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第一次 "浪潮"的兴起。

    曾呈奎院士十分重视海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954一1956年,他先后开展了琼胶、褐藻胶的提取加工方法的研究,组织并与合作者完成了从马尾藻申提取褐藻胶的研究,在青岛市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产褐藻胶的车间,并拓展为利用海带生产褐藻胶、甘露醇和碘,并将这些产品用于药品、食品和饲料生产,开辟了我国化学工业的新领域。中国海藻化学工业的建立,便我国成为国际上仅次于美国的褐藻胶生产大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曾呈奎院士将研究的重点转向藻类的进化研究。他的具有创新性的不同于流行内共生理论和五界学说的"光合生物的进化"理论,系统地论述了光合生物进化的途径、阶段和进化系统。他认为光合作用是包括藻类在内的光合生物进化的决定性因素。他提出的光合生物进化系统理论,为申国藻类学界所接受,并作为编写中国植物志的分类系统,其中,西沙群岛原绿藻的发现和研究,被申国生物界认为是进化论研究的重要成果,直接支持了他提出的光合生物进化系统理论,揭示了光合生物的系统发育关系,丰富和发展了进化论。1974年他又提出关于色素、光合作用和光合生物进化的理论设想。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研究实验室已成为多学科合作研究海藻光合作用的学术交流中心。

    在我国海带和紫菜栽培业以及其它动物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海洋捕捞业却停滞不前。他为解决捕捞海产品严重过度的问题,首先提出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的战略构想,亲自组织领导了海洋水产农牧化实验,并取得了成功,直接推动了我国贝类、虾类等海水养殖第二、第三次浪潮的形成和发展。

    曾呈奎院士密切关注正在兴起的海洋生物技术,参与组织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提出中国发展海洋生物技术的设想,使中国的海藻学和海洋生物学尽快进入高技术研究领域的前沿,使海洋水产养殖业从传统产业转变为高技术产业,加速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在他的倡导下,国家科委启动了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海水增养殖生物优良种质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向生产的转化,并使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跻身于国际领先行列。

    曾呈奎院士独自撰写和与他人合作先后发表了37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和12部学术专著。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省(部委)奖。1991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 "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5年被太平洋科协授予太平洋地区科学大会奖(烟井新喜志奖)1996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 "杰出科技成就奖"1997年9月获由朱镕基总理和香港最高行政长官亲自颁发的"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美国藻类学会杰出贡献奖2000年又获山省首次设立的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全国爱心捐助奖"。

    曾呈奎院士在国际学术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积极参与组织国际上的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促成了中美、中加、中英、中日、中法、中德等国家之间的多项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并领导和组织了中美藻类学术讨论会、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第五届世界藻类学术大会、中日藻类基因工程学术讨论会等多次大中型国际会议在我国召开,扩大了我国海洋科学界在世界上的影响。他于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6年当选国际藻类学会主席1991年被世界养殖学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曾呈奎院士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但他从不以大科学家自居。他有海洋般博大的胸怀,不仅能容纳各种不同学术流派的意见,而且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他以平易近人的作风,高深的学术造诣,渊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研究兴趣,正派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得国内外科技教育界人士的爱戴。他以亲贤爱才,奖掖后人的人梯精神,倾其所学,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为国内外培养了一百多位高级科技人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成绩斐然的科学家。他对自己的学生如此,对本所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如此,对兄弟单位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甚至对国际友人也是如此

    曾呈奎院士具有博大的慈爱之心,不仅为我国的统一战线事业和海洋科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且热爱关注和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他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虽然他自己和家人生活简朴,但却从自己的工资、稿费和奖金中拿出近30万元,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曾呈奎院士的善举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和人民群众的爱戴。2004年12月,被民政部授予2004年度全国 "爱心捐助奖"。

    曾呈奎院士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和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一生是拼搏奋斗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功勋卓著,而且品德高尚,德高望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生活俭朴,他的逝世,不仅是我盟的重大损失,而且也是中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他献身祖国的爱国统一战线事业和海洋科学事业的崇高品德和勤俭、惜时、拼搏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日期:2008-1-15 阅读:47次
 
上一篇:人人当教员 个个受教育
下一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摘要)
时间:2008/12/23 11:03:56      阅读:1877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