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员楷模张容光
赵良友
张容光是建国前参加中国民主同盟的老盟员,他一生光明磊落,勤奋学习,爱党爱国,品德高尚,令人敬仰。今年是他诞辰101周年,仅撰此文,予以怀念。
张容光(1904年11月—1994年7月)又名行照,四川绵竹拱星人。他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12岁时父母双亲相继去世,以半耕半读维持读完小学。
1926年考入绵竹县乙种工业学校,1928年转绵阳龙绵师范学校,1929年毕业,先后在绵竹的兴隆、拱星、城关等小学任教。
1935年6月,工农红军入川,国民党政府当局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因他倾向进步,赞同民主,反对政府,被拘捕关押于绵阳。同年9月,因缺乏证据而获释返校继续教书。
1936年拱星乡小学校长张锦城被调任绵竹县二小校长,张容光被同邀到城内教书。任教期间,严守师德,勤勉执教,侮人不倦,深受师生敬重。
1940年,王干青受四川省赈灾会负责人尹仲锡之聘,回绵竹在县城南外精忠观创办“四川省立第一儿童教养院”,张容光接受王干青院长之聘,到该院任教,开始作社会服务、扶贫恤孤的工作。
1941年3月,国民政府县长高岳、秘书叶晓波、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廖铁翘被杀,驻军、政府、县党部与地方劣绅相互勾结,嫁祸于王干青,王被迫无奈离开绵竹,避居成都。其后,张容光也离开儿童教养院,后经李向先介绍,到绵竹益民火柴厂作保管工作。
1942年,经益民火柴厂经理王赞乾介绍,他到重庆学习火柴制造技术,经过3个月的学习,结业后返回绵竹任益民火柴厂技师。
1942年,王干青受张澜先生邀聘,出任成都慈善惠堂下属的普济堂堂长、培根火柴厂主任。王干青盛情相邀张容光到培根火柴厂工作,因张学习火柴制造技术是益民赞助的,家小也在绵竹,短时间也难以找到能替代工作之人,不便离开。随后,慈惠堂理事长张澜又来函相邀,其函大意是“培根火柴厂乃慈善事业,君当助王干青一臂之力。”又娓婉地向益民火柴厂说明情况,张容光征得益民厂同意,再无推辞之理由,乃到培根火柴厂工作,担任技师兼生产股长、副主任。这段时期,他对张澜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十分尊崇张先生“爱国救民,刚直不阿,追求真理,不惧艰难,为民请命”的高尚人格和品德。与张秀熟、王干青、周锦镐、袁思治、张文静等共产党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和工作方面的合作,开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接受新思想。通过王干青的介绍,他认识了当时成都的一些社会名流,如刘咸荣(成都五老之一,是王干青的老师)、邵明叔(时称和平老人)、章雨初、乔毅夫、方勉尘、张斯可等和宗教界的能海、法光、园照、遍能等,由于受这些人士的思想影响,他的民主进步思想不断增强。张容光几次与王干青步行到蒲江、黑竹关、乐山、青神等处查看采购木材情况,因为当时成都私人所办火柴厂不断增加,在附近很难采购到成批木材。现在企业设立“公共部”,以打通各方面的关系,解放前办事更要谈关系。培根制造火柴需要赤磷黄磷(黄磷是用赤磷转化的),当时中国所用赤磷主要靠从美国进口,时值抗战期间,这种物资特别紧俏,由专卖公司掌控,没有特殊关系进货很难,王干青接办火柴厂厂务后,第一次购赤磷,反复与张容光商量,都感到很棘手,只好请理事长张澜致函重庆黄炎培,请黄设法帮忙。张容光到渝后,先去曾家岩找到黄炎培先生,黄接见看了信函,给专卖局负责人刘鸿生写了信,后来很顺利地购买到一汽车小铁筒装赤磷(上书美国农肥原料厂产品),张随车将赤磷运回成都,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黄磷,一部分赤磷则用于安全火柴的磷边。张容光与王干青共同组织对厂里职工进行形势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如请张澜作抗战救国形势报告,请加拿大学者文幼章作国际时势报告,联系四川大学、华西大学的进步学生给工人上夜课,参加了张澜先生在成都蓉光电影院为李公朴、闻一多主持的追悼会,参加了“反对特务捣毁重庆沧白堂”、“撕毁政协协议”、“反饥饿”、“反对中央社造谣”等群众大游行活动。工作闲遐之余,他常与王干青谈书论诗,这对他习书作诗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他的回忆文章曾有,王干青与他的一次谈论学习书法时说“文字要写给人家看的,草书有多少人懂,不懂就会失去书的作用。”有一次,他同王去成都安乐寺途中,见一书裱铺挂着一裱好的单条,画面大致是秋景,题字是:“自读八篇秋兴后,从今低首拜诗王。”张说,这把秋兴诗推崇备至了,王说:“这不对,秋兴诗不是杜诗压卷之作,其中病句如‘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以词害意,评论者是聚讼纷云的。”
1945年7月,由周立三、肖华清介绍王干青、张容光及培根火柴厂的另外几个职工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他积极参加民盟的组织活动和社会活动。
1947年6月,经绵竹益民火柴厂经理到成都培根火柴厂相邀,向王干青说明情况,张容光辞职返回绵竹,任益民火柴厂技师。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忙于接收失地和准备发动内战,对民主党派人士控制加紧。张容光主要从事绵竹益民火柴厂的技术工作。他于1947年将自己一身积累的112万元(当时货币)投资益民火柴厂,作为扩大生产资金。1949年春夏时节,成都形势十分紧张,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王干青仍坚持普济堂、培根火柴厂的工作,以此掩护地下党员和民主人士,不时与张容光信函联系。是年10月19日,王干青给张的信函中述说了成都当时形势,并托咐教育其子女,兹抄录原函如后以见梗概。
“容光兄大鉴:十九日函奉悉,赞干旋至。(益民火柴厂经理王赞乾)并收到毡子(造火柴架子毡用品)百九十一张,劳神极感。小儿泽远得随时侍教左右,必获益非浅,更盼兄诱导以人需自食其力,生产劳动乃为人生生活崇高之原则,勿如乃父乃兄游谈坐食至误平生为幸也。弟原想去乐山,殊旬日前王泽儒(干青侄儿)擅留一不明来历之人住厂,经乐山戒严部查其有反动嫌疑,遂并泽儒而逮捕,张载西(培根厂职工)于底蕴不明之先,贸然请求弟之同学游子久先生往保,倾复仓惶来省,欲弟设法为之开脱,弟叩以其人住厂知情否?答以不知,问何故容许?答以不意如此。弟乃正告其宜返乐镇静治理厂事,否则汝亦将被误会为畏罪潜逃矣。当月刘励谦(培根厂职工)已归,张载西未去之数日间,浑小子(指王泽儒)即将其人居住厂中,张至乐后且致书力言其人可用,弟以绝对不容冗员浪支拒之,不谓覆彼数日后竞酿此一场风波。
弟颇咎刘之不得我命遂归,而张之易受利用误事也。弟现暂不去乐者避免对此事之转滋纠纷与误会,惟此子(指王泽儒)咎由自取,欺瞒长者,可怜亦复可恨耳。彼为兄旧日学生,其学行与天资及能力当备知之,弟只觉其稚气可笑,据张云彼所容留之人,亦无以异彼,弟窃意一群酒醉饭饱之狂妄少年,搬演阿Q传不足以语真洋鬼子也,若真洋鬼子以时以势,此自己在天上,宁复如以往局促地下耶!弟尤谓今日必有不少假洋鬼子冒牌投机,盖此亦一看涨生意。若不为官方所查觉,彼固可籍是以谎惑无识少年,恣其所欲,苟被查觉则悔过自新,更不难得一小小职位。王泽儒所容留之人,恐亦如此类也。惟今党国政府不自整肃,巩固其在己之阵容,设法收拾人心,而乃一切失其理智,颟顸糊涂,捕风捉影制造事端,使人民愁苦怨毒益甚,迫之铤而走险,以此勘乱乱将日滋,以此剿共共将日多。且因此将益造社会之纷扰,来日大难实极可虞也。兄近若有暇,并盼来蓉一谈,此间厂事虽已无责任可言,而人事中尚有不少人为兄所荐拔者,苟有所召示,或较弟直接言之为有力而生效也。端此布意,即颂大安,弟王干青拜启。十一月五日”。
张容光于11月7日接王的信函后,正准备去蓉,11月9日王干青被捕。他不负王之所托,照管、教育其幼子王泽远,掩护长子王泽丰辟居绵竹。
1949年四川解放,是年12月25日绵竹和平解放。张容光积极参加革命工作,为共产党所办的“青年学园”讲课,主要讲述“共同纲领。”皖北受灾后,他将投资于益民火柴厂的112万元(旧币)全部捐献给灾区。此后,无论是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政治运动中都表现积极。抗美援朝开始后,他将自已每月的收入捐出,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1年,他曾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对共产党充满了热爱和向往之情。他坚定地拥护党的总路线和三大改造政策,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并向群众广泛宣传。
他在益民火柴厂工作期间,刻苦钻研技术,善于从实践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对火柴配方尤其精熟。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工作、生产十分积极。如,他参加土改下乡工作到深夜,也要回到厂里处理好当天的业务工作,做到革命工作和生产两不误。绵竹益民火柴厂公私合营以后,他的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在制造新产品和学习先进经验方面成绩显著。该厂不仅能制造硫化磷火柴,同时也能制造安全火柴和防风火柴。
由于他生产上肯干,在革命工作中积极,加之他在社会上的良好声望,解放后被安排为第二、三、四届各界人士代表大会代表,从第三届起担任常委会副主席,曾出席川西区第一、二届各界人士代表大会会议,土地改革时任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又安排为县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抗美援朝绵竹分会理事。
1954年,他被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5年10月,绵竹县成立政协时,被选为第一、二、三、四届县政协副主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政协停止活动)四川省政协第一、二届政协委员,四川省人大第三、五、六届人民代表,绵竹县人大第二、三、四、五、六、八、九届人民代表。1956年第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副县长,分管文教卫生工作。张容光先生工作积极,对党忠诚,作为绵竹县民主党派人士的代表在群众中具有相当高的威信。通过他的影响,在团结党外人士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党政部门被冲击瘫痪,各级领导都靠边站,挨批斗。张容光先生在此期间未曾参加任何造反派组织和活动,病休10多年。直到“四人帮”被粉碎,1981年2月25日,县政协恢复后,在召开的五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他被选举为县政协副主席,六届、七届连选连任县政协副主席,直到1990年9月才离职休养。
1983年8月,德阳市成立,张容光先生以80岁高龄当选为德阳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他坚持参加市、县政协的各种会议,努力做好所分管的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尽职尽责。
1963年、1981年,张容光先生受县委、政府委托,两次担纲领导编纂绵竹县志(1840—1949)上篇的艰巨任务。1963年修志,仅制定了篇章纲目,组建了编写班子,布置了编写任务,因经费、人员不到位而搁浅。1981年,当人代会、政协会两会即将恢复召开之际,时任县委书记的薛明指定由张容光、张昌文负责恢复县志编修工作。讨论、研究确定了编写“概述、自然地理、农业、交通邮电、教育、医卫、商业、文艺、人物”等篇,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形成了30多万字的绵竹县志(近代部份)初稿,1983年,省委、省政府下文,修志工作移交县政府县志办公室接办。在修志工作中,他亲自动手,任劳任怨,殚精积虑,贡献了一个80多岁老人的一腔心血,圆满地完成了编修任务。
1984年,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县文化局安排由宁志奇向县政协副主席张容光、文史委的前辈作专门汇报。他不顾81岁高龄,亲自召集姜敬沉、李治鑫、郑本贻等三位前辈和宁志奇等一道连续七天到汉旺大柏林、马尾严仙观、土门三溪寺、兴隆上帝宫等,对11处文物古迹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文物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十分中肯的保护意见,使绵竹的一批重要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绵竹“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获得,与张容光先生的重要贡献分不开的。此后,他又多次率政协文史委成员视察馆藏文物,拟写提案使诸葛双忠祠维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1988年,张容光参加由四川省社科联、绵竹县政府、富顺县政府召开的杨锐、刘光第学术讨论会,作诗十首,旁征博引,极见功力。
张容光在县政协工作期间,主要分管文史资料工作,他告诫文史工作人员要以史育人,以史为鉴,以文会友,为编史、修志、科学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他以身作则撰写了数万言的“三亲资料稿件”。如“精忠观回忆录”、“一篇拾遗补缺的帐——新编《绵竹县志》(近代部份)”、“记王干青办省立第一儿童教养院”、“王干青在培根火柴厂事略”、“我所见闻的绵竹乙种工业学校”、“王干青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略述对其见闻以志怀念”、“拱星琐记”、“再续写拱星琐记”等文史资料稿件,为存史、资政、教化、育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培养文史资料的后继人才,张容光诲人不倦。1985年县政协文史委决定接受年仅37岁的宁志奇为成员,宁写了《杨锐遗物天统国宝赏析》一文,送张老审改。他亲自逐句修改,并批复了四点意见,为了纠正文中的一字之误,竞不知用了多少时间,查阅古藉资料达五种之多,并且通过分析对比研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治学之谨严和认真的态度,于此可见一斑。最令宁志奇感佩终生的是张老公园赠书一事。那是1988年1月7日,春寒料峭,早上7时,他在公园宿舍尚未起床,忽听有人敲门,忙披衣而起开门一看,令他十分吃惊意料不到的竟是84岁高龄的张容光副主席,只见他满鬓飞霜,精神矍铄,冒着寒风送来厚厚一箧线装书,是清康熙四十九年所编的大型艺文类书《渊鉴类函》整十册,上下有木版护夹。面对如此珍贵的赠品,令他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张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部书对你研习文史大有俾益,希望你在学习上不断进步。”这部古籍是1961年张老托其子张合龙在北京西单购得寄回,是张老心爱之物,经常查阅披览,在木版底面清楚地留下了他于1961年、1968年、1974年、1985年、1987年的亲笔阅记数则。
此后,宁志奇在学习古典诗词和楹联时,经常查阅这部类书,从中获教良多。1988年2月,他在四川省楹联学会举办的金雁迎春征联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89年6月,参加中国文物报有奖征联获三等奖;1991年被聘为《巴蜀名胜楹联大全》一书的副主编;在张老的指导下完成了《蜀酒探源话绵 》一文获1991年国际酒文化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奖;10多年来,他在省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种学术文章30多篇;1995年5月被德阳市文博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和市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破格评为文博馆员;20多年来,他为德阳市政协、绵竹市政协文史资料撰写了40多篇、数十万言的稿件,担任了绵竹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的副主任、剑南春集团公司文化顾问。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张容光对他的耐心培养、精心指导教育分不开的,也是宁志奇报答恩师的最好方式。
每逢重大节日或活动,张容光先生都要即兴赋诗,绵竹市内名胜古迹大多采用他撰写的楹联,他还非常热心地辅导中、青年文史工作者,推动绵竹的文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史研究馆聘请张容光为研究馆员,这是绵竹解放以来第二位获此殊荣的知识分子。
1994年7月9日,张容光先生以90高龄病逝于绵竹。
张容光先生去世后,中共绵竹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为其举行了追悼会,灵堂采用了宁志奇所撰写的挽联“当政协领导一身正气留典范;为人民公仆两袖清风昭后人”。民盟四川省委、德阳市政协及有关部门和他的生前友好数百人参加了追悼会。
张容光先生留下了诗词100多首,经其子张合明、张合龙整理复印,已提供给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待后选登,从他的诗词中,展现了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盼望和平统一祖国的真挚、博大的胸怀;怀念孙中山先生和牺牲的共产党人、盟员的诗作,讴歌祖国建设日新月异,展现了他一腔赤子真情。
张容光先生为绵竹名胜古迹留下楹联甚多,用典精审、对仗工稳、平仄押韵。兹摘录楹联、诗词二、三,供读者鉴赏。
为绵竹公园南轩读书台撰联:
台号读书,为承先启后因而再建;溪名玉女,缘访胜寻幽故乃新移。
为绵竹诸葛双忠祠撰联:
忠祠常新,褒杀身成仁,千古英名标蜀汉;京观已杳,贬黩武穷兵,几声浩叹绕绵关。
为《读史笔记》撰联
溢美亦曲笔,粉饰多空话;谩骂非信史,事实胜宏言。
纪念杨锐死难九十周年(原诗十首,摘其五)
(一)
公死我生隔五年,未留影像见无缘。
髫龄听讲六君子,寂寞祠堂两处烟。
(二)
《清史》《饮冰》暨邑乘,叔峤大节载分明。
后来褒贬瑜瑕互,唯物凭依理乃亨。
(三)
神州封建廿余朝,文景开元盛世标。
降及晚清气势尽,挥戈挽日实无聊。
(四)
改良革命不同方,文景开元盛世标。
俱属仁人志士列,功成枯骨细思量。
(五)
昆仲扬名侔轼辙,诗文《蜀秀》多篇章。
非袁卓识惜无用,地下有知应感伤。
纪念省民盟成立四十周年(1986年4月30日出席纪念会)
为国分忧四十年,知行困苦忆张澜。闻李牺牲心碎裂,于王痛逝泪频添。
前仆后继跟党走,披肝沥胆尽忠言。否去泰来重调整,珍逢不惑向前看。
中共建党六十周年纪念
扭转乾坤六十秋,卅年血战卅安筹。革命指南循马列,核心领导首毛周。
三座大山消旧迹,九州黎庶解根愁。万众同心攻四化,富强康乐任歌讴。
2004年11月11日,民盟绵竹市支部组织召开了“纪念张容光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德阳市委统战部、民盟德阳市委、绵竹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及其生前好友、亲属共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支部主委作了他的生平简介。他的学生宁志奇作了主题发言,各级领导高度赞扬了张容光爱党爱国、勤于奋斗、高风亮节、一生俭朴的崇高品德,生前好友徐云翔、熊光福、肖国勋、王培生等同志畅谈了与张容光先生的人生往事,令大家感动不已。座谈会上,有两人即兴呤诗,兹摘录于后。
怀念容光同志有感
赵良友
(一)
风雨人生九十载,为教为政是贤才;立德立言人敬仰,赤子真情故乡怀。
(二)
肝胆相照兄弟情,竭忠尽智献铮言;名标青史追前贤,硕德懿行垂简篇。
怀念张老
张容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
熊光福
历尽沧桑几十年,荣辱与共非等闲。
肝胆相照跟党走,坚持学习力攻坚。
解纷排难不辞劳,助人为乐勇争先。
欣逢盛世人又去,倍感离别情缠绵。
随处听来人言好,先生盛德留人间。
(本文作者系民盟德阳市委绵竹总支部副主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