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盟员随笔 >> 盟员杂谈
我的《乡味图》
作者:王周菊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乡村生活非常熟悉且充满感情。今读先生《乡味图》,童年的简单而快乐的情景再次重现,恍若昨日。

虽然今天的家乡非常富足,我也常常回家看望亲友邻居,村里老人依然不改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老远就喊着我的乳名。在她们心中,我还是那个扎着羊角辫,奔跑在田间和竹林的快乐小女孩。然而今天的乡村,很多生活方式都已经接近城市,我小时候所见到的图画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没想到在先生17年前写的一篇《乡味图》里,我找回了童年的图画,一幅一幅,象幻灯片一样展开,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又到春。从农家家事,到田间耕作,到孩童戏耍,还有清明端午和春节的节庆,真实展现了农家的四时生活与劳作情景。

小时候,父母总是教育我好好读书,可以不再当农民。然而现在,我真的不当农民了,却又那样地留恋农村。我经常回老家去看望老人,去采摘新鲜的蔬果。老家的故人,总是那样亲切那样温暖;从老家带回的蔬果,是那样的可口。城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个个面容冷酷,更没有人叫我乳名;超市的蔬果都是农药栽培,都是转基因食品,甚至很多是化学加工,让人望而生畏啊。没想到,我儿时梦想的城里人的生活是如此可怕!农村人的生活是那样舒坦!难怪父母始终坚持不到城里来,一定要在老家养老。

我每次回去会房前屋后地看鸡鸭家禽、那些花草植物、那些瓜果蔬菜、那些果树竹林……

我怀念小时候在鸡窝里掏鸡蛋的成就感,一个接一个,母鸡总能给我很多惊喜,带着鸡屁股余温的鸡蛋总是我辛苦读书后得到的最大馈赠!那时家里钱少,鸡蛋是要拿去换钱的,只有过生日的人可以享受两个白水蛋。然而妈妈还是给我开小灶,经常偷偷给我煮鸡蛋吃。所以我的身体一直比较好。

还有那些丰收的土豆,个子有大有小,有圆有长。每一根土豆苗下面总能挖出几十个大小不同的土豆,笑呵呵的土豆啊,是我最好的佳肴。可以烧、煮、炖、炒……怎么做都好吃。就像当今流行的舌尖上的中国说的:上等的食材往往烹饪方式很简单就很可口。那迷人的土豆香味至今让我迷恋!

另一个土里挖出来的宝贝是红薯,每年挖红薯时候我也总是帮着爸爸妈妈拣红薯。劳动虽然艰苦一些:父母挖出来,我就一个个把表面的泥土去掉,然后装框,放进地窖。也有不小心挖坏的,断面可以看到流出白白的浆液,就像乳汁,浓浓的,散发着香味。个大的红薯躺在地里,就像刚出生的娃娃,红红的,嫩嫩的,好不惹人怜爱——那些自然形成的窝点就俨然是新生儿的口眼耳鼻,上面的须根就是毛发。儿时的我不禁惊讶,一根藤茎居然能生出这么多娃娃来!而经常尾随父母干农活的我,在乡亲们眼里是最可爱的,白皙的皮肤经常引得乡人们的赞叹:这孩子哪像农村人,以后一定是城里人。正因为我从小皮肤白嫩,父母总是怕晒坏了我,把我当公主,几乎不让我干体力活,不让我晒太阳。

一筐一筐红薯抬回家,爸爸把他们埋进早已准备好的窖里。这是他们暂时的“家”,防腐防干燥还保鲜,可以存放一年。爸爸经常清理这个地窖,如果有坏了的,他会及时修补。

我也很惊讶,我爸爸没什么文化,不是能干的工匠,可是他怎么懂得这么多:他可以看云预测天气,从不看走眼,知道什么时候晒谷物有大太阳,什么时候收谷物可以避开雨水;他把二十四节气背的滚瓜烂熟,他知道什么时候泡种子,泡几个时辰,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灌,什么时候除草(那时的除草多靠人力,不用药的),什么时候捉虫(那时的谷物治虫子都用手捉和青蛙帮忙,不会用农药的)……他总是胸有成竹地指导全家进行农事操作。他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一辈子守着这份田地。只要到了田里,他就俨然一个大将军,庄家地的所有作物都是他手下的兵,他手上的锄头就是武器,他指挥若定,把它们训练得队列整理、纪律严明,没有一个偷懒,都疯长着,齐刷刷一样高矮胖瘦。

收回来的红薯也有很多种吃法。可以直接生吃,甘甜脆嫩还很经饿。难怪爸爸告诉我过粮食关时候红薯是最普遍食物。正因为这样,爸爸不太喜欢吃红薯,可能过粮食关让他阴影太深,他为此失去了两个兄弟,自己也饿得水肿。不过红薯对我而言还是美食,尤其是放火灶里烧了吃,烧到冒红色的油,香甜诱人,是最解馋的美味,也成了我喜欢烧火的原因。

家里还有好多让我嘴馋的美食,绿油油的菜地里从能采摘到应季的蔬果,鲜美无比;还有果树上桃子,柚子,橘子,葡萄;还有春雨后自家竹林的嫩笋,蘑菇……如果把舌尖中国的摄影师请去,一定能拍出一部舌尖系列了。

如今的我,已经尝尽了城市里的锦衣玉食之后,在一个奇妙因缘之下,我意识到吃素更适合我的身体。从此我越来越意识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了。

真要感谢先生的《乡味图》,是这篇美文,将我带回了儿时回忆,更让我对自己身在幸福家有了更深刻的觉知。我为自己是一个农家女,有一对淳朴善良的父母,在他们千般宠爱,万般呵护下成长,至今仍然享受父母来自农家美食馈赠而感动而自豪!

 

上一篇:太平街的轶事
下一篇:中国梦(组章)——高万勇
时间:2014/6/6 15:13:56      阅读:1617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