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盟员随笔 >> 盟员杂谈
我的父亲
作者:袁秀丽   

    这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一个普通中国农村男人的成长故事,但却深深地影响了我,于我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人生励志篇,毫无疑问,父亲影响着我的一生。
—题记
第一篇:父亲的爱情
    谈起父亲,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汉形象,一个家庭的顶梁支柱,可我的父亲是一位个子矮小,对母亲几乎言听计从的形象。而他,却让我认识到了中国农村普通男人的伟大与付出。很久以来,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但总是因为各种琐碎的事情给拖延了,今天终于能安静地坐下来,聊一聊我的父亲了。
    父亲1941年1月出生在什邡马井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在家里排行老五,是最小的儿子。本来父亲应该比兄弟姐妹多些疼爱,可奶奶怀着父亲三个多月的时候,我爷爷因病去世了,遗腹子,注定了父亲一生的坎坷路。在那个年代,一段饥一顿饱一顿的岁月,奶奶怀着丧夫的心情好不容易生下了父亲,而父亲从小发育不良,个子显得较为矮小。可不甘服输的父亲,每当看到奶奶劳作身影的时候,就常常暗下决心,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让奶奶过上好的日子。
    在那个年代,能读完初中就很不错了,而父亲却在艰难的岁月中,完成了高中,那是1959年。那个年代,在我们那里,不亚于现在家里出了一个清华、北大生。于是乎,周围的人每逢需要文字上帮助的时候,如写对联,写信,做记录等等工作,村干部,邻居们都找到了父亲,而父亲总是微笑着没有一丝怨言的不计任何报酬地帮助着周围的人们。而更可贵的是认真的父亲在学校业余学习中,学会了理发,而且聪明的他一学就会,日后也成了我和哥哥学习生活费的一部分。
    父亲的热情,吸引了一位陪朋友到农村走亲戚的内江女孩的注意,也就是我的母亲。当年的母亲,中等个儿,白皙的皮肤,圆圆的脸蛋上镶嵌着两个可人的酒窝,两根又黑又粗的大辫子挂在胸前,每每看到母亲以前的照片时,我总会想起《山楂树之恋》里的女主人公。当年的母亲在许多人眼里,是一个美女坯子。而从小在良好环境中长大的外婆,对母亲的未来更是充满了太多的期望。希望母亲不能象她一样,当年女子私塾学校的校花,为了爱,放弃城市的生活,下嫁帅气却家境贫困的外公,所以她更希望母亲能找到一个条件好的乘龙快婿。据父亲后来回忆,当时的母亲和父亲第一眼见面时,热情好客的父亲手脚忙乱,平时以能说会道为荣的他,竟结结巴巴不知道说什么了,看着一手摸着辫子、半低着头的母亲,看傻了眼;而母亲回忆和父亲第一次见面时,当时她也微微抬头瞅父亲时,正好父亲正在盯着她看,两眼相碰,母亲的脸被父亲看得一下红到了耳根,在母亲眼里,瘦削脸上佩着一副黑框眼镜矮小的父亲,显得特别高大帅气。当听朋友说父亲是高中毕业生时,当年为了照顾七个兄弟姐妹而放弃学业的母亲更加对父亲增添了几分好感,我想也就是那个年代父亲和母亲的一见钟情吧。而后,父亲和母亲开始了交往,母亲的美丽和贤惠,父亲的好学,让两位年青人很快陷入热恋之中。
    探亲的时间,一个月很快就结束了,母亲不得不随朋友回内江。七十年代初,当时由于交通不发达,从什邡到内江坐公共汽车贵,只能做火车。痴情的父亲徒步陪着母亲从乡下到县城几十里路,追着火车,眼里含着幸福和期待的泪送别了同样依依不舍的母亲,直到火车消失在无影无声中,父亲才怀着幸福和失落的心情走回乡下老家。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父亲的等待,每天的父亲总是心事重重,失魂落魄,与失去灵魂的躯壳为伴。但想到和母亲书信中的约定,一个月内双方家长会见面。于是,日子一天天在父亲总在倒计时渡过。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奶奶老泪纵横,父亲是他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但也是最可怜的一个,已年过三十,因为家里穷,在当地没有人愿意嫁给父亲,而奶奶当年也已六十多岁了,心疼却无能为力,担心父亲的等待一场空,所以总是劝父亲,“忘记吧,别人家庭条件好,人又漂亮,一定看不上我们这个家的”。而固执的父亲,每到这时总是一声不吭,他心里固守着一个信念,他相信母亲不会违背彼此的爱情诺言。
    日子在父亲的等待中,一个月又过去了。一天,父亲终于收到母亲的信。怀着激动的心情,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读着读着,象小孩子一样跳了起来,因为母亲说几天后她将和外公外婆来看父亲和家人。读完信的父亲,就象一个安静的人被宣布中了彩票一样,兴奋不已,一路哼着小曲,狂奔到了自己的母亲面前,告诉了奶奶这个对父亲来说重要得不能再重要的消息了。儿子的高兴幸福劲,让奶奶也喜上眉梢,但这种高兴却很快被更多的担心给代替了,看着下雨就会漏的草屋,不知道姑娘家长会不会有意见呢?父亲看出了奶奶的担心,拉着奶奶的手说,“妈,别担心,我们彼此是真心喜欢的,而不是家庭条件”。“姑娘是不错,可她的家人呢”?奶奶的话让父亲无法回答,因为父亲也没有见到我的外婆和外公。于是听从了奶奶的建议,外婆和母亲来后就到我当时当村干部的二叔的家里,因为二叔家里条件相对较好,是瓦房,家俱也是换了不久的。想想奶奶的一片苦心,尽管不情愿,但父亲还是同意了。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就象变了一个人一样,微笑随时写在脸上,整天乐呵呵的。五天后,父亲正在田里做农活,有人通知他有客人来了,他飞奔回家中,马上换上了早已准备好的中山装,对着镜子照了又照,然后和奶奶直冲以前和母亲约会的桥头老地方。
    一见面,两个年轻人相视一笑,外婆上下打量了父亲,柔弱书生的形象在外婆的眼里定格,虽然有些失望,但再看看外表整洁的奶奶,再看到母亲和父亲久别的深情眼神,外婆叹了口气说,“我们到家里坐一下吧。”于是,大家就朝二叔家去了,一进门,外婆好感多了几分,寒暄几句后,外婆又问父亲,“小坤,你以后如何打算呀”,父亲看了母亲一眼,说,“我过几天就到一所中学教书了”。外婆点了一下头说,“年轻人要有干劲,以后要给老婆孩子创造好的条件,我和他爸爸岁数也大了,以后走不动了,也要靠你们赡养哦”。父亲说,“没事,我能做到的,虽然我们家现在条件不好,包括这房子也是我二哥家的,但我会努力的”。一席话,外婆脸上当时掠过了一丝不悦的表情,但看到父亲的真诚也没再说什么。于是乎,双方的当初也是在比较顺利和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第一次见面。可事情不象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后来更多的问题都接踵而来。
    一个月相处,外婆也较为放心将女儿交给父亲了,父亲也开始在一所中学任教,同时也开始了谈婚论嫁,外婆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将母亲带大,所以要200元彩礼,那年是1971年。对家境贫穷的父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看到奶奶和父亲的表情,外婆再一次地更加不悦,一下表现出来,生气地补了一句,“我又不要这些钱,还不是想把你们的婚礼办隆重点”。说完,硬拉着母亲就走了,高兴没几天的父亲和奶奶一下沉浸在伤心之中。父亲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作为以种蔬菜为主的农村,卖菜是当时最能改变生活的途径,于是乎,父亲开始了自学种菜,晚上一有空就给邻居们理发,五分或者一角一个。在鸿雁传情中,一年多很快就过去了,虽然身处异地,但两个年轻人的心却一直连在一起。当年的教书代课,虽然是父亲热爱的工作,但当时的收入比起一个菜农的收入相比,相差甚远。经过反反复复地考虑,在征求奶奶和书面征求我母亲意见的基础上,父亲放弃了热爱的教师职业,回到了乡下,学习种菜。
    种菜,对一介书生来讲,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执着的父亲到处借来了种植蔬菜的书籍,他内心坚信,别人能种好菜,自己也能办好,不知多少个夜里,当别人酣然入睡的时候,油灯下父亲还在学习,田间地头,总有父亲向周围的老农学习的身影。从施肥到灌溉,从育苗到选种,至今父亲回忆起来,他总说他是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在操作着。当时,很多周围的人都善意的关心父亲说,别当书呆子了,你不是当农民的料,而父亲每当这时候总是一笑了之。几个月过去了,怀着对母亲的思念,父亲迎来了自己当农民的第一次大丰收。田间里,一大片绿油油的莴苣和芹菜,胖乎乎,懒洋洋地在田间地头冲着父亲笑,而和其他家凭经验种植的相比,明显父亲种的要大一个号码,父亲也笑了。付出总算得到了回报,可幸福远不止这些,更大的幸福也很快降临在父亲的身上。
    一天,当收菜的批发商们争先恐后地抢收父亲的种的菜的时候,邻居王大娘在不远处对着父亲喊着,“小坤,你们家远方来客了”。父亲一听,立马放下手中的农活,来不及细数批发商们给的菜钱,一摞塞进包里,向家里狂奔而去。走到家里,正如父亲预想的一样,母亲和外婆又来了,看着母亲,父亲紧张地说不出话来,奶奶在一旁说,“儿子,你傻啦,快打招呼呀”。父亲这才回过神来,马上手忙脚乱地招呼母亲和外婆。这时外婆对奶奶说话了,“小坤呢,人还是不错,但确实你们家的情况比较具体,可我家姑娘呢,就认定了他,不过,最近听说小坤种菜还种得不错,能靠自己养活家人了,不错不错……”。外婆态度的转变,父亲看着母亲,两个年轻人心里都象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后来,据母亲回忆说,上次外婆因彩礼事件带母亲离开父亲后,回家后的母亲整天闭门不出,也不说话,也不去相亲,让外婆和外公没有办法。外婆也悄悄地托人打听父亲的情况。当听说父亲成了种菜名人时,外婆终于正式答应父母的交往了,据外婆后来说,“还不是为了他们两人过得好些呀。”
    父亲在一边学习和种植蔬菜中,爱情也在播种和耕耘中。他不仅自己种,而且也教会了母亲种。两年来来,父亲和母亲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当生产队将大红花戴在父亲的胸前时,父亲和母亲的婚事也在外婆赞许的眼光中成为定局,这也便有了我们幸福一家后来的故事。
 
    后记:仅以此篇献给我尊敬的父亲,同时文章完成时刚好是今年父亲73岁的生日和情人节。在此祝父亲生日快乐,祝父母亲和天下所有相爱的人白头到老,永远幸福!
上一篇:母校的思念
下一篇:扫 舍(王瑛强)
时间:2014/2/17 15:51:26      阅读:1668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