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两会提案
关于推进我市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的建议
作者:佟俊锋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是视障人士最大的疾苦。很多在城市中生活的盲人,凭借目前的无障碍设施及辅助方案,已基本能实现自主出行,从而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拓宽就业领域和全面融入社会迈出了重要一步。当前各地无障碍设施建设普遍成效显著,而留给盲人自主出行的突出障碍,甚至是最主要障碍就在于各种出行方式之间的衔接,其中又以公交候车最为典型,其便利程度与广大盲人的生活关系尤为密切。针对盲人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遭遇的障碍,借鉴其他城市采取的相应对策,现提出建议如下:
    1、车体外置扬声器自报家门
    这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方案。在公交车车体外部安装一扩音喇叭,当车辆进站时,自动播放本车线路名称及目的地等信息,盲人听到信息后既可判明是否所需车辆,又可听声定位上车。
    优势:属于通用设计范畴,成本低廉,简便易行。
    问题:有的驾驶员不开启外置扩音器;由于环境噪音有差异,需经常手动调节音量,以确保既能被听到又不致扰民,对驾驶员责任心要求极高;同时进站车辆过多,排在车站远端的车辆声音不易被听到。
    2、车站人工引导服务
    在公交线路较多和人流密集的车站配备协管员或志愿者提供引导候车、解答问询、维持秩序等服务,当然也包括为盲人提供重点引导协助。
    优势:安全性和灵活性高,可实现站→车服务相衔接。
    问题:覆盖面有限,人力资源投入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出行。
    3、专用的盲人公交引导设备(以“思宁引路人系统”为例)
    这是一套专为解决盲人候车问题研发的无线电产品系统,包括安装在公交车上的车载发射装置和盲人随身携带的手持接收装置。其工作原理是,车载装置发射的讯号可被30米之内的手持装置接收,后者通过扬声器向盲人播报进站车辆信息。当盲人听到自己需要乘坐的公交车信息时,通过操作手持设备可使相应公交车上的外置扬声器发出提示音,既可实现为盲人听声定位,又可提示驾驶员有盲人候车需予以关注。
    优势:采取了现代技术,富于创意,实用性较强,有望实现完全自主出行。
    问题:不属于通用设计,耗费资源较大;经济成本较高,实现全覆盖和大范围推广较难;设计及技术有待完善。
    4、基于GPS卫星定位系统的移动客户端
    在公交车及智能手机普遍装备GPS卫星定位系统和读屏软件技术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将GPS定位功能与读屏功能巧妙结合,即可在通用设计框架内以几乎零投入解决盲人候车问题。例如,持有具备完善读屏方案和GPS功能且支持第三方应用的智能移动设备(典型代表即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盲人,可通过现有的某些第三方软件(如百度地图)获知需要乘坐的公交车与自己的距离,并实时了解该距离的变化,以此把握车辆进站的时机。
    优势:采用了现代技术,完全基于通用设计理念,可免除大量专项投入,节约社会资源,并提供了一整套包括确定乘车线路、寻找车站、候车引导、到站提醒等在内的辅助方案。
    问题:智能手机在盲人中普及率尚低,技术尚待完善,同时进站车辆较多时需要与其他方案相配合,小城市硬件未必支持。
    5、支持语音播报的车站电子候车提示系统
    在车站安设了电子候车提示屏,显示当前经停本站各路车的预计到站时间或距离。还可在此系统的屏幕显示基础上增设语音播报服务,且通过合理方案(如配发遥控器)使盲人能够在适当距离范围内自主操控其播报(如选择路线、加减音量),亦可达到一定的候车引导效果。由于此类电子提示屏信息大多依赖GPS系统获取,故可考虑将此方案与方案4结合,将“遥控器”功能集成到具备接收GPS讯号功能的智能手机软件中,形成基于GPS的包括车载装置、站台设施及手持设备在内的综合引导系统。
    优势:如以GPS为依托,仍属通用设计,可以降低成本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具备一定可行性。。
    问题:对城市公交系统硬件要求高;智能手机在盲人中普及率低。
    我认为除了硬件上的无障碍建设外,树立全市公民的无障碍意识更为重要。加强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沟通,就会使得无障碍建设越发人文化。
上一篇:关于加强顶楼临时房管理的建议
下一篇:新型小城镇建设试点的建议
时间:2014/1/8 16:08:22      阅读:2330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