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盟员随笔 >> 盟员杂谈
万紫千红总是春---川北行纪之一
作者:王家友   

    在我20岁那年,轰轰烈烈的革命大串联,把我们推出课堂,要我们走向社会。我和我的同学李纯文、柳开华、王德林佩戴着“浪遏飞舟”的红卫兵袖套来到果城南充。那时的我,很神气,很幼稚,也很幸福。在南充师院的食堂里,一日三餐都免费,香喷喷的米饭,热腾腾的菜肴,初次品味那些大学生们勾画的“乌托帮”生活。几十年过去了,那座城市依然在我的记忆里沉浮,总想再去看看,仿佛我遗失了什么最珍贵的东西在那里。
    川北之行,是应我的学生晓忠的盛情邀请,在农历的早春二月再度来到果城---南充。此刻,玉兰花开得正好,是报春的使者;柳絮摇曳,刚抽丝的嫩黄叶片把古老的北湖染成了一汪碧潭。踏春的人们洋溢着笑脸,差不多倾城拥入春风怀抱里。目睹此情此景,再回望“造反有理”的岁月长河,实在为今日的川北重镇的繁荣而泪湿衣襟。城市大了,那高楼林立,滨河长廊的万紫千红景象叫人目不接暇。但我的目光却注视着另一类人文景观,那就是孕育了这方文化,展示巴蜀文化底色的名人长廊!----穿越长廊,一个个大师,一位位伟人如星光灿烂,辉耀日月。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西汉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落下闳,西晋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中国民主同盟前辈、先行者张澜,著名民主人士、民盟创始人之一鲜英(特生),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设计师邓小平(广安,过去也属南充地区所辖),元帅朱德,军事家罗瑞卿等早已彪炳史册.。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他们是南充人文景观的灵魂,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一员,对我们的缔造者、先贤、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张澜大师是无限的敬仰!《张澜旧居》是我第一个要去参观的圣地。与晓忠见面,他的第一句话,“老师,张澜旧居就在建华职业学校里。”他很懂我的心意,简单午餐后我们开车直往“旧居”。
    《 张澜旧居》坐落在建华职高内。“旧居”是四十年代初,张澜先生创办职业学校所在地,是先生时任校长时教学,工作的地方。四合院,土木结构,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张先生当年居住的校舍是清光绪十三年重建。“旧居”在文革后再次修葺,胡耀邦题写馆名,吴玉章的楹联悬挂两旁。馆门前冠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金匾,显示着房主的高贵和价值。门对面的屏风壁上隽刻着前北大校长、前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的题字“民主之澜”。“民主之澜”隐含着全体盟员,一切追求民主自由的战士对大师的敬仰和赞美。张澜先生是晚清秀才,公派留日学生,一个热血青年看清了清王朝的嘴脸,奋起声讨倡议那拉氏退朝,纵然被清庭押送回国,依然是铁骨铮铮!是张先生领导了四川人民保路运动,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作了先驱,是军事上的导火线!张先生是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先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都对四川,乃至全国起到了先锋作用。在大师的旗帜下云集了大批进步青年,其中包括朱德、罗瑞卿等。四十年代在南充办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积极抗战,引导学生走向革命之路,为人师表,堪称我盟的最高楷模。临近新旧政权交替、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张澜先生拒绝参加伪国大,维护盟的尊严,誓将民主、和平的斗争进行到底。蒋政权公然以拘押、恐吓的方式要将我们的大师张澜带往台湾。胡适等“九大师”被携走了,独有张澜临危不惧,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为创建和平、民主的新中国留在大陆。最终登上天安门,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我站在张澜先生铜像前思绪万千,我在想:青年时代的张先生,意气风发,恩宠尽有,为什么放弃了荣华富贵,去铤而走险?中年时代的张先生学业有成,在百舸争流的激流里独树一帜,为什么会出淤泥而不染,出青莲而不妖,去走一条“民主之澜”的险路?晚年的张先生气节恢弘,竟然不怕坐牢、砍头的政治迫害,选择了留下来,建设新中国之路?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的楹联就彰显了张澜先生一生的崇高理想:“奋斗五十年与吾党同挣得人民共和雄心已遂,结交卅六载惜我公未见台湾解放遗恨犹存”。
     果城南充张澜先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大人物。“旧居”在建华职中内,古老的北湖公园里有先生的铜像,有的街道是用先生的字“表方”命名。来自司马相如故里蓬安的晓忠同我参观了纪念馆后,深有感慨地说:“你们民盟真棒!就南充就出了两个民盟先驱,一是张澜,二是鲜英!”我回过头反问晓忠:“你怎么如此清楚我们民盟历史?”,晓忠笑盈盈的回答:“小学老师告诉我们的。”。是啊,张澜先生家喻户晓,张澜先生功勋卓著,我作为先生的晚辈,我作为盟员,是何等地荣耀啊!
     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朱熹有一首《春日》,用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漫步在张澜故里,仰望果城众多巨人的背影,我也情不自禁吟诵起“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来。
     四十年后重游南充,我才真正读懂了我们的巴山蜀水。人杰地灵,每一个角落都播种了智慧,播种了思想;每一方水土,都孕育了自己的精神,孕育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四十年前不可思议,四十年后,我老了,可我的巴山蜀水年轻了。张澜先生的遗愿,已化作了万紫千红的春天,一个和谐、幸福、灿烂的春天!
上一篇:四川人的气魄与情谊----上海印象之一
下一篇:不信东风唤不回
时间:2012/3/29 11:08:20      阅读:2391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