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绵竹市总支部盟员杨林在绵竹市统战之家开讲植物绵竹历史文化
8月22日,民盟绵竹市总支部盟员、植物绵竹的资深培养者杨林,应绵竹市委统战部之邀,在绵竹市统战之家“同心讲堂”以“幸分苍翠拂波涛”为题,为众多听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植物绵竹历史文化讲座。此次讲座吸引了多名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到场聆听,其中不乏年轻的面孔,显示出年轻一代对本土历史文化浓厚的兴趣。
盟员杨林以其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从植物绵竹的基本信息入手,全面介绍了绵竹的历史渊源、繁育技术、保护措施及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他详细阐述了绵竹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禾本科、竹亚科的分类地位,乔木状竹类的形态特征,以及独特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讲座中,盟员杨林特别提到了自己与植物绵竹的不解之缘。自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绵竹中学担任生物教师以来,他便与绵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年,他将珍贵的两粒绵竹种子精心播种,悉心照料,见证了它们的生根出苗和茁壮成长。为了给绵竹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盟员杨林不辞辛劳,屡次为其移栽,最终在2017年找到了全竹冠、全枝叶的带大土球移栽法,使绵竹在移栽后仍能保持正常出笋。
如今,在盟员杨林的花木园里,几十丛绵竹已繁茂生长在新开村沿山旅游公路旁,共计五千多株,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统计,绵竹市境内共有10余处绵竹分布,全市范围内共有近300丛,总数量不足1万株,这使得绵竹更显珍贵。
讲座中,盟员杨林还分享了关于绵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他提到,绵竹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赞誉,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杨雄曾为其作颂,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也曾引种绵竹至成都浣花溪草堂,并吟诗赞美。竹名与市名相同,使得绵竹成为了绵竹市的天然代言,也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盟员杨林还介绍了“寻找绵竹”的故事被创作成文艺作品、媒体聚集关注、竹编工艺品材料利用以及绵竹品种鉴定与保育之路调研报告等方面的内容。他建议应更加重视绵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珍稀植物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发展。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听众们纷纷就绵竹的繁育技术、保护措施及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问题,与盟员杨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植物绵竹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将积极参与到绵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绵竹市委统战部对盟员杨林的精彩讲座表示高度赞赏,并表示将继续搭建平台,邀请更多像杨林这样的专家学者为绵竹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广大干部职工能够以此为契机,深入了解本土历史文化,共同推动绵竹文化的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