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行业是一个与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对居家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装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但市场上也随之产生了不少问题。
一、当前问题
近年来,我国家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行业乱象丛生,消费者投诉案件呈高发态势。从市场监管部门披露信息及消费者维权案例来看,当前家装行业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其一,市场主体资质混乱,部分企业无证无照经营或通过相互借用、挂靠资质等违规方式开展业务;其二,营销环节失范现象严重,部分经营者以低价"套餐"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通过模糊报价、隐藏增项等方式诱导签约;其三,合同履约问题突出,存在施工方收取预付款后拖延工期、擅自增项收费、使用劣质建材等违约行为;其四,工程质量监管缺失,导致装修成本虚高与施工工艺粗糙并存,水电隐蔽工程、防水工程等重点项目不达标现象频发。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制约着家装行业健康发展。
二、关于建议
(一)建立准入分级管理制度
一是实施资质动态评级。由住建部门牵头制定关于住宅装饰装修企业分级管理办法,按注册资本、持证专业技术人员、工程业绩等指标划分甲乙丙三级。二是推行电子资质证书。建立全国统一的家装企业信息平台,实时更新企业资质状态,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验。三是设立行业黑名单。对卷款跑路、重大质量事故企业法人实施5年市场禁入。
(二)推行资金第三方托管模式
一是强制实施资金存管。单笔家装合同金额超5万元项目,必须接入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系统。二是创新"3331"付款机制。按合同签订30%、隐蔽工程验收30%、竣工验收30%、质保期满10%分阶段划款。三是建立资金流向监控。开发专用资金监管APP,业主可实时查看资金冻结、解冻、划转全流程。
(三)规范标准化合同执行体系
修订《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明确要求套餐报价必须包含基础施工费、主材费、管理费、税费等全项成本,增项条款需用加粗字体在合同前页单独列明,新增“增项费用不得超过合同总额10%、延期违约金每日不低于合同总额0.1%、质量保证金留存比例不低于5%”等内容。推行电子合同备案机制,通过住建部门"家装合同备案系统"进行在线签署与备案。建立合同履行保险,引入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单项目保额不低于合同总额120%。
(四)构建信用评价公示平台
建立全国统一的家装企业信用信息库,整合行政处罚记录、 司法判决信息、消费者评价数据(每季度更新一次)。 实施百分制信用动态评分,包含合同履约、质量安全、投诉处理、行业贡献。推行信用可视化,要求企业门店公示信用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企业信用档案。
(五)完善工程质量监管链条
一是建立"双随机"检查机制。市场监管部门按比例随机抽检在建工地。二是推广第三方监理制度。由行业协会认证监理机构,实施关键节点(水电改造、防水工程等)强制验收。三是开发工程进度管理系统。要求企业使用政府指定的施工管理APP,实时上传施工日志、现场照片。
(六)健全纠纷快速处理机制
在各地消费者协会下设专业调解室,配备建筑法律专家。对争议金额10万元以下案件实行"30日审结制"。同时,从行业保障基金中设立赔付准备金,对确属企业过错的案件实施7日先行赔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