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中江柚是1975年全省柑橘资源普查选种发掘的地方良种柚类,当时叫中江无核柚,由于发源地在永安,所以当地百姓又叫永安柚。作为地方特色产品,在1981年的绵阳地区鉴评会上就取得总分第一名,1984年在全省柚类评比中获得肉质第一名,1992年、1993年获得四川省农业厅良种柚优质证书。
通过地方政府鼓励、项目支持,30多年,共栽植中江柚500万株。由于重栽轻管,导致树形差、挂果少、效益不佳,造成果树自生自灭,甚至部分遭砍伐。现存中江柚约150万株,主要分布在永安、柏树、仓山、永丰、永太、东北等乡镇。其中10家专合社集中种植约20万株,其余在千家万户的房前屋后、田边地角。
二、存在问题
(一)重视不够
中江柚在90年代就被列为县上的特色优势产业,但在发展的措施上和工作力度上不够,时冷时热,缺乏持之以恒抓产业的毅力和合力。
一是缺乏有力的组织保障。最重视的时候,是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主抓,主管部门具体抓。但都是“一套班子,一套人马”,存在人少事多,精力分散,分而不管,抓而不力。
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尽管中江柚先后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很多人对其知之甚少,宣传上出现一冷一热的现象。
三是技术支撑未跟上。随着中江柚产业的几起几落,果树站主管部门由农业局到林业局再到农业局,果树站最终并入农业局经作站,技术人员从最高峰的8人减至1人。导致技术培训与管理服务工作等跟不上,影响产业的发展。
(二)营销环节薄弱,市场经营水平低
目前中江柚的规模不大,产量有限,难以形成批量。果农以分散经营为主,多数以公路沿线和沿街摆摊设点,处于低、少、散的无序竞争状态,呈现出千家万户种柚子,千家万户闯市场的困境。中江柚果品质量参差不齐,大小、色泽、品质不一致,造成价格低、效益低,导致部分果农砍树毁树。
(三)现代产业意识不强,组织程度低
县级缺乏统一的规划,乡镇观念滞后,小打小闹,农户将产业发展仍作为副业,在布局上随意性大,不能突出自身特色。大多农户不是积极主动种植,而是消极被动接受。在经营模式上虽有创新,也组建了专合社,但是作用不明显,目前主要以传统的经营模式来面对现代市场,没有统一生产、共同开发市场。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差。
(四)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
没有专项发展资金投入,其他的项目资金仅能解决初植苗木费用,后期管护,基础设施等环节投入都不到位。缺乏上等级、有规模、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繁育质量可靠的繁育圃,劣苗、病苗、假苗现象时有发生。中江柚大多栽在丘陵山区,缓坡地和高台位的土中,缺乏配套的排灌设施,严重影响中江柚的产量和质量。
(五)认识不到位,品牌保护意识淡薄
中江柚获得的荣誉较早,但迟迟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直至2017年才被申请注册品牌。少数果农提前采摘,有些果农以次充好,甚至用其他柚冒充中江柚,产品信誉下降,导致中江柚市场混乱,降低了消费者对中江柚品牌的认可度。
三、建议
中江柚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促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因此,在中江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思路,力争使中江柚尽快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中江柚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议尽快建立中江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领导、涉农部门和重点乡镇的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中江柚产业发展,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实施办法要求,狠抓落实。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县实际,尽快编制出台中江柚产业发展规划,使我县中江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三是完善推广体系,加强技术力量。县上要增加编制,充实技术力量,重点乡镇要落实专职技术人员,强化对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培训。
(二)创新机制,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实施龙头带动。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以储存、保鲜、加工、流通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产、加、销一体的中江柚产业发展机制。二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行“公司+农户”,“ 专业社+农户”,“ 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带动作用,把分散农户连接起来,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围绕良种推广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分级包装,储存,加工,运输,营销等全程服务,推进中江柚产业整体发展。三是提高产业管理水平。积极做好中江柚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和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技术攻关,破解裂果、保质期短、深加工等难题。引导果农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发展理念。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产业基础设施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尽快攻克中江柚裂果严重这一难题,提升果农的种植积极性。二是提升种苗质量。开展提纯选优,尽快建成高质量的中江柚种苗资源圃,抓好源头控制,确保中江柚种苗质量。三是完善果园配套设施。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中江柚产业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果园的沟渠、道路、水池等配套设施,提升产业发展的保障能力。
(四)积极拓展市场,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应用营销策略。对市场认真研究,做好产品市场定位,稳住中江,开发德阳,走向全省,迈向全国。及时掌握中江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二是积极开拓新市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加产品展销会、设立窗口、推荐品尝等方式,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三是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应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做到产得多、卖得快、效益高。
(五)强化宣传、注重品牌建设
一是注重品牌培育。要综合施策,全力做好中江柚的品牌建设,尽快获得中江柚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证明,抓好有机品牌建成工作。二是强化品牌宣传。借助新闻网络媒体,全面提升中江柚的品牌影响力。三是强化品牌保护,一旦取得中江柚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要尽快组织行业协会和种植大户研究地标管理措施,将规范企业和上门指导农户规范使用有机结合,确保中江柚地理标志上的开发使用有序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