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但被“炼狱”时间最长的左翼女作家。她的《莎菲女士日记》和荣获苏联斯大林文学奖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中、长篇小说镶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星空里,永远璀璨闪亮。
丁玲女士,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怀着一颗追求真理的美好心愿奔赴延安,曾被她的同乡毛泽东赞誉为:“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我对于丁玲的认识与敬佩始于我在青年时代读了她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的《莎菲女士日记》。
《莎菲女士日记》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
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的心理刻画,描摹出女主角莎菲女士倔强的个性和惊世骇俗的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必然会带来的悲剧结果,这也是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是“愤青”。
《莎菲女士日记》,写于1927年,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不安的岁月,新旧思想交替的暗夜里,莎菲女士的理想,也许也是追求进步,渴望民主与自由的青年丁玲的愿望。
可后来,作品中的莎菲和现实中的丁玲被“御用文痞”姚文元在《莎菲女士们的自由王国》一文中被政治化了,被妖魔化了。甚至将丁玲在延安发表的许多革命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们,一个个都被冠以“莎菲的化身”,“借尸还魂”,“丁玲就是莎菲”。为此,丁玲蒙受了二十年的冤屈,昔日堂堂“文小姐”和“武将军”的大作家被驱赶到东北农场做了“待罪”的“养鸡大嫂”。创作的黄金时代,被埋葬了。
被“左棍”打得落花流水的《莎菲女士日记》最终在1976年的“十月春雷”之后,才重新闪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星空,被称为“重放的鲜花”。
《莎菲女士日记》反映了当时知识女性的苦闷与追求,是当时文坛开天劈雳的不朽之作。一时,读者、名家好评如潮,丁玲的名字响彻文坛。
三十年代,《莎菲女士日记》被广大读者,特别是都市女青年热烈追捧,一版再版,供不应求。
细数民国女作家,有分量的倒有好几位耳熟能详的大才女,她们的作品点缀了文坛星空。但能自觉地接受马列主义,不畏坐牢,敢担风险,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走一条不寻常的路子的“才女”,除却丁玲女士,恐怕无人敢去冒险较量吧?
丁玲,实在是独树一帜,超越了她的同辈作家。
丁玲的作品很多,但最能体现其思想,文风,世界观蜕变的作品是《莎菲女士日记》和《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前者,是憧憬民主自由的“布尔乔亚”小姐的苦苦呐喊,后者是“布尔什维克”战士冲锋陷阵的社会实践。《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这就是文学家丁玲世界观转变的艺术道路上的里程碑。
青年时代读丁玲《莎菲女士日记》,今天再次阅读《莎菲女士日记》:阅读的时代背景和自己的年龄不同,阅读的地点也不同,但丁玲女士创作《莎菲女士日记》时期的那股青春活力,那张聪明美丽的面庞,那支舞动青春热血的神笔,依然浮现在我眼前。令人鞠躬!令人仰慕!
近日,我在哈利法克斯图书馆阅读了刊登在《亚洲周刊》上关于评说丁玲的文章。题目是《在改革漩涡中的丁玲身影》(作者章海陵)。文章高度评介了丁玲女士的生命历程和《莎菲女士日记》及别的作品。文章是这样给丁玲女士下的结论:“她一生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成为中国改革先声”;“丁玲一生做到了‘真活’,也活出了‘真爱’,而她的含金思想则部分融入了中国改革的基本原则及核心价值。丁玲不朽!”
丁玲,已经是往昔的一段史诗,《莎菲女士日记》是一座文学丰碑。
在文学的百花园里,丁粉们都在惊呼:丁玲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