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从父辈那里就听说过,广汉向阳乡是实行包产到户最早的。我们的父辈也亲身经历了从人民公社的大集体到包产到户的承包制。无一不对后者表示赞赏,对前者表示痛恨。因此纪录片《向阳公社摘牌记》所讲述的故事离我们这代人不远。
1980年9月向阳乡撤社换乡,将挂了二十多年的“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的牌子换成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纪录片讲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对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开创意义。
其实摘牌子是当时顺理成章的结果。因为在此之前,人民已经深受20多年来人民公社制度的束缚,守着土地却饿着肚子,以至于十年间(1966-1976年)人均现金收入每年增加仅0.23元。如此落后的经济体制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楛,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其次,西高公社5大队的“单干”的秘密举动,取得了产量创历史新高的成就,给时广汉县委书记常光南吃了第一颗定心丸——改革是可行的,是顺应民心的,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当时在广汉包产到户的改革已经暗流涌动,金鱼公社78年秋500多万斤的丰收再一次鼓舞了常书记。常书记选择在向阳搞试点,做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看似冒天下之大不韪,惊世骇俗之举,实际他是经过了周密的考察并得到了省委书记许可的。他在向阳成立了农业公司、商业公司、工业公司,统辖于农工商联合总共公司,这样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农工商各行业都甩开了膀子干,懒汉再也没有立锥之地。此时的人民公社的牌子已经形同虚设,因此摘牌换牌便是必然之势。而此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已经吹开,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所以我觉得,那位换牌的乡干部钟太银实在没有必要太担心,以至于被迫和妻子女儿划清界限,避免风险。
在我看来,向阳的改革与其他历史上的改革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常书记也无需担心会被扣上反毛主席的帽子或者挖社会主义墙角的罪名。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经济政策更是要随时代形势而权变。虽然任何的变革都有风险,制度的兴废和个人命运有着密切联系。历史上的改革者都下场很惨,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改革者是本着为大多数人利益,而非少数统治者利益为出发点,有着利他无私的仁者情怀,那么即便暂时受到历史的误会,也终将有昭雪之日。片子里面的常书记,享有90岁高龄还健硕的身体,亲眼见证了自己的改革成果,一定会得到善终。常书记是一个豁达的改革家,他不是鲁莽的改革激进派,既取得了最基层劳动人民的全力拥护甚至是翘首期盼,也没有触动到其他人利益。甚至把自己儿女的前途也考虑好了。这样的改革是明智的,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事实证明,广汉向阳乡的农村经济改革,方向是对的,成果是显著的,很快得到省委和中央调查组的肯定。奏响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曲,并成为“天下第一乡”。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并没有结束,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这首曲子仍然是进行曲。是的,表面是经济的改革,更是制度的改革,思想的改革!时代呼唤着更多勇于改革又善于改革的基层干部,发思想之先声,做时代之潮头,为中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探索出最好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