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盟员随笔 >> 盟员杂谈
众里寻她千百度——拜谒自贡《玉川公祠》
作者:王家友   所属支部:广汉支部

自贡釜溪河畔,现在的高新区境内,有一座建造于清代的祠堂。祠堂由两座院落组合,砖木结构,雕刻精美,名曰《玉川公祠》。

这一晚清建筑,乃为昔日自贡四大盐商之首——“王三畏堂”之家庙,也是清末民初,由盐商王氏家族独资兴办,且名扬蜀中的一所新式学校的遗址。

其实,这个古老的祠堂早已被人遗忘,新中国出生的人,就是本土市民也知之甚少。你问你的学生,他们更是一头雾水。“众里寻她千百度”,究竟这《玉川公祠》在哪里?

你怀着很复杂的心情来到盐都,探访、凭吊祖庙《玉川公祠》。

你的学生钟锐在离《玉川公祠》不远处的高新区上班,你才顺利寻访到先祖们曾经辉煌过,鼎盛过的祠堂——《玉川公祠》。

《玉川公祠》 被废弃,被冷落了半个多世纪。如今枯木逢春——珍爱文物的有识之士,王氏家族的后辈奔走呼吁,终于找回来它的身份,夺回了它的尊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钦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盐业博物馆、王爷庙,这些同《玉川公祠》有着的千丝万缕历史渊源的盐业文化遗址,都记载着“王三畏堂”一个多世纪来的百年沧桑和辉煌。每一件文物都闪耀着王氏家族从“太平天国”到“中日战争”时期,不可磨灭的时代光辉。

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崛起,“川盐济楚”,那是早期开创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自贡的盐商,曾经有“四大家族”。无疑,王氏家族是这面旗帜的旗手!走进盐业博物馆,你会为先祖的智慧、风骨、精神而自豪。

作为与《玉川公祠》有着血缘相承的子孙,第一次踏进《玉川公祠》门槛,该多么兴奋?

步入神圣的家族祠堂,拜谒先祖遗址,顿时感慨万端,千头万绪,五味杂陈。倘若没有明君的慧眼,没有政府的钦定,这古旧、破败的《玉川公祠》将永远是废墟一堆。

“众里寻她千百度”,《玉川公祠》就在眼前了!

春风化雨,再镀金身的《玉川公祠》有省政府立碑,是铁打的卫士,你欣慰,你感激人民政府的英明决策!

《玉川公祠》,是清代盐商玉川老祖之后裔王朗云于清同治十二年修建,作为自流井号称第一大盐商“王三畏堂”的祠堂。

既然是祠堂,它的首要功能是每年三次祭祖活动。活动隆重,场面宏大。感恩先祖,也勉励后代励精图治,勿忘初心,家业兴旺。

《玉川公祠》,更大的功能是清末民初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来的王作甘、王寻久兄弟独资办学,用了整整二十年培育人才——富顺王氏私立树人学堂(1901——1921)。

树人学堂办学宗旨:师夷之长,长我中华之志气,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除家族子弟上学,还照顾盐工子弟,附近穷困人家子弟,以及远远近近慕名而来的学子都纷纷云集在《玉川公祠》。

二十年来,王氏私立树人学堂桃李满天下,英才济济。其功勋早已写进中国现代教育的史册。

这所学校,延揽了国内名师,还聘请了日本教员。“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是当时教育界的范本。

辛亥革命前夜,领导成都龙泉起义的泸州合江籍军政领袖、省都督夏之时,此君为辛亥志士,也正是王氏树人私立学堂走出的时代风云人物之一。

抗战时期,冯玉祥在川南倡导“节约献金运动,而“王三畏堂”继承人王德谦先生,在国难当头,个人献金就是1500万法币,创下抗战期间“节约献金运动”个人捐献的全国最高纪录。

王德谦,是《玉川公祠》走出来的杰出爱国盐商,也是那个时代不可多见的大善人。

盐业博物馆,记下了王氏家族中赫赫有名的几代精英:他们是王朗云、王作甘、王寻久、王德谦等。

岁月流逝,功业彪炳在册。

你抚摸着《玉川公祠》那全国仅有的金丝楠木柱头,遥想当年先祖们上抗兵匪的横征暴敛和抢劫,内振盐业的开发、货运——那百年的奋斗历史,不觉怅然而涕下,不觉肃然而生崇高的敬意!

釜溪河缓缓流淌,《玉川公祠》的创业者、奋斗者们恰如东逝水,人去祠空了。

祠堂外,如今是高新区,如火如荼的时代鼓点,叩醒《玉川公祠》,迎来了《玉川公祠》新时代的春天!



 

 


上一篇:二 重 我们为你把赞歌唱
下一篇:为伊消得人憔悴
时间:2017/5/22 10:33:12      阅读:1031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