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一个渴爱阅读的国度,就一个省会城市,图书馆无数,每一个社区都有一座有规模,上档次的图书馆。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市,在近年落成的图书馆,堪称北美之冠。建筑宏伟,书籍储存量和借书与还书的科学管理流程,都号称加拿大第一。
这里是北美海军集训基地,也是科研之城。高校林立,五大洲留学生比比皆是。
当你走在街头,漫步海边,走进图书馆,进入你眼帘的多半是各种肤色的留学生和著海军军装的年轻士兵,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学生、军人、市民对阅读那么钟情,这与当今捧着手机如饥似渴追逐“快餐文化”的时尚潮流有点格格不入。但,这里的阅读景观是实实在在的,是场面感人的。
久违了的阅读习惯的我,一旦来到加拿大,这“习惯”立刻复活了。孩子们在阅读,在家里阅读,上图书馆去阅读,孩子们抽出时间阅读。
大大小小的图书馆灯火通明,楼上楼下的阅览室座无虚席——阅读之风气感染着我。每周必去图书馆,借书还书成了我旅加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个图书馆都有中文书橱,有的仅一排,有的好几排。放眼中文书目,那些熟悉的作家,熟悉的图案,熟悉的中文字符,荡起我的乡愁、乡恋之家国情怀。
这些中文书籍,有大陆版的,有香港版的,也有台湾版的,但无一不是名家!琳琅满目,书香满书城,叫人爱不释手,放不下这本,也难舍那本。书的海洋,尽情享受这书斋的宁静!
老一辈作家的作品少了,多是两岸三地少壮派作家统领文坛风骚。他们文笔清新,故事贴近现实。有的如鲁迅的风骨,有的传承了林语堂、周作人的手法,有的或如萧红,或如张爱玲,春色满园,万紫千红。读来如饮甘露,润人心扉。
我最喜欢阅读的还是由邱立本先生主编的《亚洲周刊》。
《亚洲周刊》,是中文杂志最受华人读者青睐的书刊。各个图书馆的中文书橱里放着一大堆,任读者挑选。一次可以借走好几本,半月可以到任何一个图书馆归还。归还,没有专人管理,读者直接投入门外的还书窗口。
《亚洲周刊》是全球华人阅读的刊物。
办刊宗旨应该是很客观的,是全球华人读者都能接受的。习近平、彭丽媛夫妇多次上了周刊封面。新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去年访华,中加两国“第一家庭”,即习近平夫妇和特鲁多夫妇的合影登在周刊显要位置。《亚洲周刊》是中加两国友谊的桥梁。
《亚洲周刊》对鲁迅的评价十分中肯,引用了胡适先生后期对鲁迅的赞扬,让后辈学人也心服口服。
曾经,有青年作家片面去看鲁迅,造成一时鲁迅被矮化的学术环境。我读了《亚洲周刊》相关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灵魂不死,先生的风骨永远闪耀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册之上。
一些历史性的回忆文章,对各路历史人物评价客观,这就是文风的新颖,一扫“八股”模式的书写格式。
话语亲切,语调平和,有思想,有温情的书,读后使人更加心明眼亮,心胸开阔。
邱立本先生在每一期的首页都有一篇画龙点睛的短文。开卷有益,这在邱先生笔下深有感受。
邱先生,五十年代出生,有耶鲁背景的总编。他对中国大陆那么熟悉,每一个时期的风风雨雨都记于胸中,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不留斧痕。读邱先生的文章,轻松爽快。
我把《亚洲周刊》一本一本地阅读。
嘻嘻,阅读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