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也有艳阳高照的时辰,地处长江岸边的酒城泸州,这样的日子是常见的。
几日前,也是如此美好的一个时辰,我与同窗荣先生游历了刚刚放寒假的四川警察学院——川南有名的名胜龙透关与仅有断垣残壁的长庚宫就在警察学院内。
旧地重游,重新阅读这段历史,感慨万千。
龙透关与长庚宫原本在酒城的郊外北望沱江,南眺滚滚长江,雄关要塞之上,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寺庙落脚的最好风景。辛亥志士吴县黄兴题名“龙透关”碑文立于关隘大门之前,显示着它的历史地位,刻写着从蜀汉到近现代江阳朱坪山的兵戎战马的往事。
江阳龙透关原为古关隘,始建于蜀汉,明清都进行过修葺。由于刘伯承领导的1927年“泸州起义”,如今再添景观,那就是泸州起义纪念碑,成为川南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关隘的城墙与警察学院的围墙连为一体,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文物的作用。墙内墙外树木葱茏,漫步在龙透关的关内关外,凭吊先贤,甚感今日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长庚宫,是一处道教圣地。落成于1946年前后,是继沱江畔悠游宫之后,完全是悠游宫的建筑范本,宫殿式斗拱翘檐,黄瓦红墙金碧辉煌。我在少年时代多次前往,目睹过长庚宫外貌的壮观。
后来,长庚宫成了泸州高中的前身,青年高中;后来成了四川省第三监狱;后来成了文革派性私设的“监狱”。几经变迁,长庚宫被撤除了,只留下一道山门。
说起长庚宫,倒想起友人肖君对我摆谈的一件往事:
当年,他家住在长庚宫靠近长江一侧的三道桥半坡上的一座破庙里,他常常看见一支光头、服装统一的挑水人从长庚宫下山来,浩浩荡荡,场面十分惊人。肖君说,那些人都是“政治犯”,都是昔日的达官贵人。见他们苍白的脸颊,无神的双目,被吆喝着成了“挑夫”。
当然,那时的肖君还不谙人事,只是过去的一幅图画留存在脑际而已。
透关与长庚宫连成一片,成了四川警察学院。警察学院,对长庚宫的残存山门加以保护,还立碑昭示长庚宫的文化内涵。
走出警察学院大门,告别了龙透关——长庚宫。
民盟德阳市广汉支部 王家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