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生活在特殊结构家庭中的学生特点及心里调适
作者:黄燕   所属支部:旌阳支部

妈妈车祸死后,老爸就迫不及待地娶了一个妖艳的女人,我这个昔日的“掌中宝”顿时成了“苦菜花”。那个女人不时说些风凉话来伤害我,我稍微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老爸就对我横眉冷对。每当这时,我总是想妈妈,我恨不得杀了那个阴毒的女人。(一个高二男生如是说)

父母离婚前天天唇枪舌战,鸡犬不宁,我的心在颤抖。他们离婚后我跟了妈妈,妈妈找了一个同事作我的继父,阴阳怪气的继父说我碍手碍脚,还说我胖得象我爸一样──“冬瓜”一个,以泪洗面是我反抗的全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一个高一女生告诉我)

                      ──摘自日记《我的特殊学生》

现在的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是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教育模式,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意义是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在满足社会对人的共性要求基础上的个性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途径、奋斗目标不同和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特长各异,导致特殊结构家庭中的学生特点千差万别,其心理调适也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育者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因势利导,促其成长,助其成功。

一高中部特殊结构家庭人数统计表

 

年级

(三个)

总人数

(人)

单亲家庭

(车祸、病亡、工伤及其他死亡)

离异家庭

(人)

重建家庭

(人)

高06级

594

16

23

21

高05级

611

14

18

25

高04级

683

12

16

20

总数

1818

42

57

61

占总人数比例


2.3℅

3.13℅

3.35℅

(统计时间:2003年11月)

特殊结构家庭主要指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和重建家庭。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呈攀升趋势,给社会和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近几年通过我对27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双差生14名,占51•8%;中等生9名,占33••3℅;优秀生4名14.8%。这些学生中,性格怪僻,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11名,40.7%,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单亲家庭由于家庭教育力量缺损和失去亲人的痛苦,给孩子造成了心灵创伤,学生情绪不稳定,情感脆弱;而离异家庭、重组家庭中,新旧矛盾突出,不善处理家庭矛盾的家长,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这些情况造成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孤独、自卑、说谎、嫉妒、性情暴烈、早恋、行为不端甚至犯罪,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系列严肃的问题。怎样寻求一些解决问题的良策,预防和矫正学生性格的异化,形成良好的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特殊结构家庭学生的特点

1、心灵创伤难愈合,产生性格突变。

由于家庭的变故,使原有家庭生活秩序打乱,孩子失去原有的精神寄托,产生失落、苦闷、烦恼、抑郁等心理,性格变得孤僻、难合群,不信任别人,意志薄弱、脾气古怪等。

2、生活在家庭矛盾之中,造成心理扭曲

父母离婚前争吵,离婚后冷漠,再婚又产生了新的矛盾,使尚处在未成年阶段的学生失去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痛苦、无助、烦躁的心态。有的家庭,动辄拿孩子出气,动不动吼叫、痛骂,甚至拳脚相向。即使教育孩子时也是随心所欲,意见分歧,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消失殆尽。由于失去爱,极少数学生把痛苦内化为学习动力,摆脱家庭的烽火;而更多的学生“破坛子破摔”,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在学校里纪律松散,行为随便。由于干什么事都没有激情,成绩变差,品德变坏,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欺骗、偷盗、打架、早恋、破坏等行为。

3、家长溺爱,学生心理脆弱。

单亲家庭,为了弥补孩子的情感失重而倍加溺爱;离婚后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痛恨对方,不讲原则地溺爱;而重组家庭为了不被左邻右舍唾骂为“虐待”而事事迁就孩子。凡此种种,其实是育人无效,害人有余。无原则地娇贯、迁就,没有把握“爱”的分寸,没有持准教育的尺寸,最终导致孩子脆弱、害怕困难、毫无挫折能力,对诸事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一碰即碎,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蛋壳效应”。

4、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学生行为出现劣迹。

离婚前的父母关系恶化,处在“战事”之中,无暇顾及孩子的品德、学习和锻炼;离婚后推卸责任“踢皮球”,特别是表现、成绩较差的孩子更是成为被双方推诿的对象,孩子则成为无辜的牺牲品;而再婚家庭,有的不是亲生子而不敢管教,听之任之。这会造成孩子放任自流或放荡不羁。他们的表现欲望往往表现在上课故意捣蛋,与老师对着干,厌倦学习、欺负同学、破坏公物、打人骂架,与社会不良人员鬼混等,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特殊结构家庭中学生的心理调适

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要用爱心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摸清他们的心理禁区,才能使教育疏导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1、春风化雨,呵护失去亲人的学生

由于孩子的父母意外亡故,学生受到沉重的打击,教育者要在情感上、精神上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正视不幸,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组织学生主动热情地与他们交往,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之中的困难,让他们生活在温馨的班集体之中;家长要用真爱和行动弥合孩子心灵的伤口;引导自我调节,培养意志品质,全身心投入到学业和爱好之中。

2、换位思考,教育学生尊重父母

让学生明白:生活在父母感情破裂家庭中对自己的成长不利,离婚、再婚是父母的权利,对父母的选择和重组要客观而冷静地看待,不要为此而记恨和报复他们。作为孩子,要尊敬父母的选择并接受他们的爱,虽然家庭变故,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诚的、刻骨铭心的。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成才是社会的要求,也是父母的期望。

3、协调引导,让孩子父母履行义务

夫妻离异后,监护人一方负有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非监护人一方也有教育孩子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工作者要从中协调引导。作为监护人,不要抵毁非监护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或杜绝孩子与非监护人一方来往,同时,要注意教育孩子的一致性,共同关心、爱护、教育好孩子,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

4、选准时机,处理好重组家庭与孩子的关系

家长要一视同仁对待亲生子和继子(女),。与孩子的沟通要相机而行,注意语言技巧;由于家庭重组,不要在感情上强迫孩子,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适应,为孩子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基。

中学生多处在未成年阶段,可塑性较大,教育者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个性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在调适学生心理过程中,注意运用针对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启发性和教育性原则,通过德育法、活动法、榜样示范法和知识传授法等,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成新时期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把他们送达成功的彼岸,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主要参考书目

1、陈安福  《德育心理学》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7

2、孙煜明  《动机心理学》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3、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关于评选现、当代中国优秀的创新发明经典故事的建议
下一篇:精准扶贫工作重在精准和实效
时间:2016/1/15 18:46:50      阅读:1344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